客家人的乡下自家院子设计图片回忆社会的暑假生活

在我们70后80后的记忆中,暑假是最为劳累的假期。从7月到8月,我们的时间几乎都被割稻谷、插秧莳田、拔花生摘花生以及晒稻谷晒花生的农活所占据。这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为那些辛勤工作的父母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以下这些属于客家农村娃的童年记忆,让我们珍惜它们,因为很多人小时候都是这样度过的,这些场景以后不一定能再次见到。

小的时候,我家就在农村,每当放暑假时,也是农忙之时。小时候最不喜欢的是暑假,因为一到放暑假就有许多的农活要忙。

每到7月中旬的时候,稻谷便成熟了,这就需要全家一起行动来割稻谷。割稻谷一般选择傍晚或者天气比较凉爽的早晨进行。在田地间,一阵风吹过来,稻谷随风摇摆,像是金色的海洋。那时候,小小的手拿着大大的镰刀,用起来还十分不顺手,但镰刀到了大人们的手里,却像施了魔法一样,在他们手下,镰刀所过之处,稻谷便一片片地倒下来。在割稻谷过程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能够在稻田中发现鸟窝,这也成了我们去割稻谷中的期待之一。

水稻在南方通常种两季,从7月中旬开始收获早粮,然后立即耕田插秧,以确保秋粮按时播种。如果晚了季节,将会影响收成甚至导致绝收,因此叫做“双抢”。一个夏天下来,全身都会感到疲惫,不仅腰部会脱层皮,还会变得更加黑暗。

接下来,是打完后的打磨和晾干。当打好的糙米堆积如山,我们孩子负责给大人传递,而不是参与这项技术性的工作。但我总是想象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用脚踩动机器,将颗粒分离开来,那个年代的人力驱动与现在机械化相比简直是神奇无比。

最后,当所有作物都已经完成采摘之后,我们必须将它们晾干。一旦开始这个过程,我们就会一直呆在太阳下面,把土壤翻开并铺平,再反复翻转以让其完全暴露于空气之下。光着脚丫子踩在地上,无数遍穿梭之间,就像是做了一次足底按摩。而除了日常任务外,还得不断监视天气变化,一旦变更,就不得不赶紧把作物收回去避免雨淋湿。我深知那份辛苦,但随着作业结束,每一次吃上冰棒或享受父亲母亲准备的大西瓜,都似乎能驱散掉一切劳累和炎热带来的痛苦。

除了这些繁重的农业活动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挑选和清洗蔬菜,以及如何用简单工具修理破损的小东西。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家庭自给自足,并且帮助父亲母亲减轻负担。尽管我们的生活充满艰难,但那种亲情与团结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现在回头看,那些经历仿佛昨日,如同梦境般真实而又美好。不过,有一天,我意识到这种生活模式可能不会持续下去,而我应该珍惜这一切宝贵瞬间,因为它是我童年的缩影——那个充满汗水、泥土和希望的地方,它教导我坚韧与责任,同时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