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座客家古民居的智慧见证,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艺术。客家先民在四海为家的旅途中,不忘故土、感恩祖辈,在家乡建造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式住宅。这类“华侨屋”以其雄浑和精美著称,是华侨辉煌创业史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梅县城乡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车上村芦陵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辑瑞庐。
辑瑞庐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车上村芦岌地区,始建于1932年,由当时马来西亚怡保锡矿主梁典元所兴建。这是一座面朝东、坐北面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平面布局遵循传统客家三堂四横结构形式。建筑总面积约为5050平方米,包括三间正厅、三间厢房和两层楼房。
正门前设有六架梁卷棚顶廊桥,其石柱高耸,木雕装饰精美,上方悬挂着雀形斗拱和彩塑浮雕。此外,后檐廊采用三架梁卷棚顶设计,而门额则刻有清末榜眼朱汝珍提笔题写的“辑瑞庐”。
正立面采用连劵式柱廊设计,其中三架梁卷棚顶形成独特风格。而右侧设置有外门楼,以木轩形式展现山墙之高。中堂内设木轩廊,狮形斗拱与抬梁式梁架相结合,使得空间既宽敞又庄严。在屏风处,还可见到精致的木雕浮雕装饰。
该古民居不仅体现了客家人对文化追求的心态,也反映出他们对文化人的尊崇与敬重。2012年,该建筑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为研究近代侨乡客家中西合璧式建筑演变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成为纪念历史与推动发展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