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围龙屋简直是客家文化的缩影你猜怎么着它不仅罕见而且让人一看就傻眼了

这座客家围龙屋,简直是文化的宝库!你猜怎么着?它不仅罕见,而且让人一看就惊叹不已!

进士第,位于广东省兴宁市坭陂镇汤一村,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历经三代不断扩建完成现在规模。该屋原名“荣秩第”,因其第二代五子如柳公中武进士后,更名为“进士第”。2009年,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一。

王杞薰(1774—1832年),字如柳,号楚堂,清嘉庆六年武进士,钦点三等蓝翎御前侍卫。清嘉庆年间,他任嘉庆皇帝御前侍卫,对上谨慎,对下宽和,为官十载,一介不取。他在病逝后,被送去吊唁,并赠予御前侍卫府匾额、生前使用的大刀,以及铜蟾蜍一只。

据传,他身材魁梧,有洪亮的声音,还曾当过宫殿传胪贴近皇帝深得嘉庆帝信赖和赏识。他父亲曾被封武德骑尉、儒林郎,其祖父母还移封了朝廷的封典。王杞薰武艺超群擅长大刀,这把大刀长3.5米重188斤,但遗憾的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时期,它被熔入铁炉改作劳动工具了。

进士第分布面积近2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150米,进深108.9米,建筑占地面积14835平方米。全屋二层建筑,全屋计有房300间、28个天井、3个主厅、2个化胎、6条巷屋、6间书院、大禾坪两处、一口池塘、一跑马场。这座宏大的棋盘形围龙屋,以规模宏大建筑牢固结构工整闻名于兴宁境内。

选址讲究,“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后面是连绵群山;前方千亩低垄湿地缓缓北上百里的宁江盆地与东西两翼山峦拥抱着兴宁与龙川两地阳天。左右片均建有杂房厕所各一幢,与正屋合为整体。右边书院前天街开阔,可作晒场。全户结构古朴大气透出人文脉络。

客家人崇文重教,因此内设多间书院者甚少,如此六书院尤其罕见。这座用灰沙石料夯筑外墙厚达42厘米里房屋土木石结构,用厚实的南北向墙体构成五栋楼房,其中正堂三栋及直排式围屋二栋。此外还有两个直排式围住百米长,这些都使得这座建筑格外坚固可靠。而且每当洪水来临,可以迁至二层居住,再次展现出这座古宅的智慧设计。

最后,每到除夕,由本家族谱上的文人书写红纸对联并张贴在指定的大门、小门、高柱及转角处共23副对联已经流传至今200余年,不仅展示了这一地区悠久历史,也彰显了这一家庭精神之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岁月静好,那份文化底蕴,让你仿佛穿越回那个风华绝代时代。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寻访这个令人震撼客家围龙屋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