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及客家围龙屋时,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其典型的圆形建筑。但今天,我要问你,是否见过那些不寻常的方形“围龙屋”?这样的建筑在国内并不多见,但梅州大埔湖寮中的泰安楼就是一例。这座石方楼建于乾隆二十八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这座泰安楼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继续阅读,看看它背后的故事吧!
泰安楼是一座砖、石和木结构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门口有一片宽阔的门坪和水塘。整栋楼高达11米,有三层,其中一、二层外墙是由石块构成,而三层外墙和内墙则是用砖砌成。由于其外墙主要使用了石块,因此这座楼也被称作“石方楼”。
内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平房,上下分两堂。在上堂书写着“祖功宗德”,陈设着蓝氏先祖神主牌,同时也是一个用于祭祀的地方。而两侧各有一间书斋,为读书求学提供了空间。此外,还有一个天井配备了一口清澈可饮用的水井。
尽管位于繁华都市的心脏地带,随着周边环境不断变化,泰安楼依旧散发着独特的情调。当无人机从高空俯瞰这些古老房屋,它们在现代城市中显得格外生动。
虽然这座以自然材料建造而成的房子表面看起来朴实无华,有些甚至给人一种冷峻压抑感,但走进围院,你会发现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那种喜庆气氛就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了民间艺术活泼的情趣、乡土文化质朴的情感以及生活中的浓厚气息。
如今,在这个古老但仍然有人居住的地方,你可以体验到这里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宁静与悠闲,就像是回到了200多年前。在每一步踏上吱呀响起的地板梯,每个转角,都似乎能听到时间倒流100年的脚步声。一旦登上三层平台,可以远眺周遭景色,本来作为避世享幽之所,现在却被现代化的大厦所包围,这里的传统与现代交织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
最后,大门设计独具特色,从远处望去仿佛看到一座雄伟的门廊,但靠近后才发现原来只是嵌入墙壁中的装饰。这一切都反映出了主人聪明才智,他们没有功名只能建造简单的住宅,所以他们想出了创意性的解决方案——假装建造了一个虚构的大门。我认为这样既美观又安全,因为它防止了非法进入者攀爬柱子穿越檐部进入围屋。不过,无论如何,这都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如果没有这些民俗文化,没有展示,那么这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材料。如果我们现在将此处的一侧改造成客家民俗文化展览馆,就能更好地收集并展示客家人的生产工具、服饰、节庆用品等,以便深入了解这一千年来大埔地区客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的情谊风貌。希望泰安樓能够长久保持其光彩,并且永远保持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