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洛口镇南云村,传统的客家文化深入人心。据说,在一个遥远的中秋之夜,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火龙和一只火虎,它们与瘟神搏斗直至黎明,最终将瘟疫赶走了。为了纪念这次奇迹,村民们建起了“火龙庙”,并每年在中秋节前后举办“游火龙”活动。
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每个家庭都会准备纸卷浇热油,然后用竹枝缚上纸卷;孩子们模仿着扎火虎,而成年人则是扎火龙。在八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每晚会有7支由孩子组成的火虎队分别到各户送吉祥,以祈求好运和健康。
到了八月十五日晚上,是第二阶段:禳火龙。壮汉们手持长竹篙,上面缠绕着纸卷、植物油和点燃的线香,再次重现那场古老时期的奇迹。当夜幕降临,一道道高高举起的竹篙化作如同腾飞的49条光明之柱,与星空交织出一幅壮丽画面。这不仅是对抗疾病的一种象征,也是对希望和生命力的赞美,对国泰民安、家族繁荣以及日子红烧满意生活的祈愿。
随后,这些装饰着灯笼般光芒的小小战士在村庄周围巡游,他们的声音伴随着锣鼓声在空旷的大地上回荡,让整个南云村充满了欢庆与热烈。此刻,这里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诗意与传奇的地方,即著名的“竹篙火龙节”。
这个传统活动已经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文旅新亮点。这就是为什么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人们就会聚集于此,无论他们来自何方,都能感受到这里独特而强烈的情感纽带,那是一份深厚的情感,是一种对于过去岁月记忆,以及对于未来希望憧憬的心灵寄托。(龚映华/文钟小春胡冬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