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农村暑假生活你还记得吗社会中的500套别墅图片大全让我们回顾那些往昔

在70后80后农村娃的记忆中,暑假是最为劳累的时光。从七月到八月,我们要忙着割稻谷、插秧莳田、拔花生摘花生以及晒稻谷晒花生,这些工作持续到了酷暑难耐的季节。这一切似乎只发生在昨天,就像对那些辛勤耕作的父母们的一种致敬,他们付出了一切。

以下是一些客家农村娃童年生活的小故事,让我们珍惜它们,因为这些经历很快就会成为遥远的回忆。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些场景或许以后就不再见了。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每当放暑假的时候,也正是农活最繁忙的时候。我最讨厌的是那个时候,因为一到放假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农活任务。

每到七月中旬,水稻便成熟了,这时候全家人都要齐心协力来割它。一般选择傍晚或者早晨气温较凉爽的时候进行割稻谷。在田间里,我面对金色的海洋般稻谷,一阵风吹过,它们随风摇摆。我用那把大大的镰刀尝试,但因为太小,用起来非常不顺手,常常精疲力竭才割掉一点;而且镰刀划伤我的皮肤好多次。但是,当大人拿起镰刀,却仿佛施加了魔法一样,在他们的手下,镰刀轻松地将稻谷一片片地收获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就是能在稻田里发现鸟窝,这成了我们去割草中的最大期待之一。

南方通常会种两季水稻:早期7月初开始成熟,而晚期则是在立秋前夕插秧,以确保10月份能够收获。如果时间拖延,将导致产量大减甚至绝收。因此,只有不到半个月工夫,从收获、犁地和插秧之间紧张工作,所以被称为“双抢”。整个夏天结束时,我们腰部几乎脱层皮,全身都会变得黑色许多。

完成了水果的收集之后,便进入打发子这一步骤。这一步骤往往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但这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活儿,一不小心就可能让所有东西飞出去,因此通常并不允许孩子参与。而我们负责给大人传递粮食。当时打动力的机器由脚踩驱动,大人们按着节奏踩动,使得米粒与他们手中的一起落下,不久之后,整堆米便分离开来,我们觉得这台机器真是神奇,还会帮忙拿袋子准备装入米粒。大型机械化打发子的时代已经开始,它极大提高了效率和速度,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干完打发子之后,从土地上取回来的粮食需要曝晒至干燥,每当此刻,我们每天不得不带着工具去翻转米,并铺开晾晒。一赤脚踏在热烘烘的地面上,有如一次足底按摩。此外,还需要定时监控天气,如果突然变雨,就必须赶紧把粮食收入保护免受雨淋湿。尽管如此,即使为了避免被雨淋湿,还不得不承受辛苦和痛楚,但一旦完成这些工作,对于零花钱买冰棒吃或者享受到父亲母亲为我们准备的大西瓜,都感到无比欣慰。那一瞬间,无论劳累与炎热,都被忘却。

除了割水果之类其他农活外,在暦期间还有一个重大的任务——摘花生,这几乎成了每个乡村孩子必修课之一。当你从泥土中挖出一个又一个黄色的坚果并且清理它们时,你会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心情——即使是在炎热之日下。你可以用伞遮阳或直接回到家里继续你的工作。在那漫长而孤独的一天后,你终于看到一些成果,那感觉真难以置信。我总喜欢将刚摘下的新鲜花生煮熟,然后加入几片黄皮叶、一块八角等配料,那简直太美味不可思议!

这些艰苦但充满快乐的日子,是我们的童年记忆,也是我无法重复体验的事物,但它们终究成为我宝贵的人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