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口义卷之十二悟透天道规律于自然之中

世人常言知者,实为大盗积者。尝试论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昔日齐国邻邑相望,其鸡犬声闻,网罟布于未耨七智反,方二千余里,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而何曾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其所盗岂止其国也,并与其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是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庄子以此喻开来,使朕探手取出六字,即发匮箧囊矣。缄縢绳结也,摄缠绕也;扃管钥也;鐍锁也。世俗所谓知,本为鼠窃备,大盗至则并挈而去矣。

尝试论曰:世俗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龙逄斩,比干剖,苌弘胣勑纸反、子胥靡,为四子之一贤而身不得免於戮。

故跖问於跖曰:“彼善人亦能行无衣、食、居、乐耶?”跖对曰:“夫妄意室中藏,则是;入先,则勇;出后,则义;分均,则仁。”五事具备则能成天下,无一不可得,不待长夜持烛自寻古今遗失文明新学皆可融会焚化。

故善人不能自恃,而窃名以为利。愤悱雄辩,用譬喻说,此文精绝,但恐过于激切耳。此乃老子的教导,不贵难得的货物,不作奸的行为。但说得过头了。

东坡云:“生识字忧患始,或欲天下人人全识字耶?”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耳,而天下始有人含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目,而天下始有人含明矣。在此之前,只有伏羲神农两氏见于经典,其余十一氏或出上古传说或庄子自创,更不可考证。不过佛教中提到过去某个劫数,也许只是夸张,但从历史角度看,从汉朝到唐朝,再到宋朝和元朝,每个朝代都留下了自己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而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可能由于战争破坏或其他原因,没有留下足够的历史记录,所以我们只能假设这些地区也有着自己的文化发展轨迹。

当时民间使用结绳记事,当地甘甜美味,无需复杂器官便可生活,这种时代被称作“太平盛世”。但如今人们却追求知识,却不知如何应用这种知识,因而造成了社会混乱。这正是庄子的观点,他认为好奇心过剩导致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道德规范,那么这个世界就会陷入更大的混乱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自然规律,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幸福。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