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求子习俗:鱼儿也想家有多孩?
在水族的传统中,孕前求子的习俗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民族礼仪。新娘成为家庭主妇后,首先在居室前设立地母娘娘神位,这位女神是水族送子之神,被人们信仰为能保佑家庭子孙繁衍、儿童起居饮食平安。
过去,许多水族妇女每日早晚饭前都会在地母娘娘神位前供上饭菜各一碗。在腊月的吉日,她们会用竹叶糯米包成粽粑,并煮熟,将其置于神桌上,以此来祭拜地母娘娘。这种祭拜方式被称为“暖娘桌”。
除了每年的隆重供奉外,有些久婚不育的妇女还会举行特别的“暖桥”求子仪式。在这个仪式中,他们会请到女巫进行过阴,以便确定孩子无法到来的原因,然后选择一个吉日修造桥梁或石凳。这座桥梁或石凳将用于未来孩子游玩休息的地方。一旦完成,就以稻草铺路并插竹篾边缘,再摆放肉食并与亲友共享剩余食品和粽叶、蛋壳留下,用以示意桥神已接受。此后,将所有稻草焚烧于桥旁,并将纸竹篾带回家中,每人取一份或几份,并口呼“孩儿,回家去啊”,相信孩子灵魂已经附着于竹篦上。
当怀孕后的妇女想要定胎(要求生男或生女)和保胎(确保胎儿发育正常,不流产),家人就会请鬼师来进行祭祀念咒。他们会在供桌边设置祭坛,用鸡、一瓶酒、一盘肉和一些糯米作为供品,由鬼师念诵咒语。当完毕后,将纸竹篾捆绑好钉至地母娘娘供桌边,这象征着胎已定,胎儿健康安全出世。
通过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求子习俗,水族民众展现了他们对家庭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力量和超自然力量信仰的一种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