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陆河端午节习俗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重现古韵

陆河端午节习俗:中秋月饼的传说重现古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端午节以纪念屈原大夫忧国忧民而生。陆河人将其称为“过节”或“五月节”,占据着一年农历中的三分之一地位,与春节并列为中华三大传统節日。这个时期,不仅是粽子的传统,也是对祖先祭祀和家庭团聚的庆祝。

为了让鱼儿不毁坏屈原尸体,古人发明了裹粽子,并投入江水,以引开鱼群。从此,五月就被戏称为“粽子节”。然而,在陆河,这个五月并不意味着必须吃裹好的粽子,而是一种名叫“灰水粽”的特色食品,它与常见的粽子不同,有点像年糕,但两者各有千秋。

制作灰水粽前,主妇们会采集布荆树枝叶晒干,然后用这些树枝烧成地灰,将其滤出橙黄色的布荆灰水。在五一前夕,他们会使用这款特殊材料炊制米粉,经过几小时的慢炖,就能制作出香味浓郁、柔韧耐嚼的特产——陆河风味 粮食。

除了品尝这道佳肴之外,还有一些独特习俗,如对于是否早晚饭更重要的问题存在争议。一部分人选择做朝,即以早饭为主;另一部分则选择做昼,即以午饭为主。这两个习俗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偏好,并相互指责对方,但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一面之词。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些地方性习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现在,大多数人已不再亲自制作这些特色食品,而是购买即可享用,或许连过年的热情也变得淡薄。不过,无论如何,这些古老传统仍然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底蕴,为后人的记忆提供了丰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