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旺镇松茂村,客家围屋的历史光芒被现代民居建筑图片所闪耀。这里不仅有“一门三代连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故事,还孕育了被誉为广西清代“李清照”的杰出女诗人朱玉仙,以及被称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家主朱光,爱国将领朱为鉁等众多名人。
身处校园内的文昌阁,显露出深厚的沧桑感。朱永茂祠堂上四副龙脊过拱形状的“镬耳”,彰显着家族的高贵与名望。在这里,朱熹后裔的历史文化和名人的辉煌成就如星辰般灿烂绚丽。
客家围屋与屯内古名祠、昌穆庄客家古围城、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遗存交织在一起,放射出了耀眼的历史文化精华。这就是今年评为广西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的地方——松旺镇松茂村。在10月18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探访了这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祠顶上的四副龙脊过拱形状的“镬耳”,彰显着家族的一流地位。在松茂村,有一个恢宏气派的地势良好、坐北朝南的大型客家围城,这座围城是由灰砂叠砌鹅卵石建成,并且保存得非常完好。围墙前有一半月形水塘,不仅符合传统风水理论,而且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感。
据说,这里的山地适宜居住,是当年朱熹第21代孙子朱殿辅于清朝迁入定居后的第一条村庄。这是朱永茂祠堂,它建于清朝期间,被誉为广西境内独具特色的祠堂之一。整座建筑雄伟而又美观,其材料上乘,以至于能够在祀顶上建起四副龙脊过拱形状“镬耳”。
进门便看到醒目的三个大字——通奉第,其中门联云:“永扬敦笃德、茂育济世才”。第三进厅堂檐梁上悬挂着祖孙父子的科甲匾和红底金字进士匾。而这种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连中科甲的情况,在清代广西乡间极其罕见。
旁边的是以欧式别墅风格修建的小楼——这就是著名文学家的故居,而那座由古树护佑并以特定格局设计的小院,是抗日爱国将领故居,是后人共同努力于2011年底修复完成的一个活生生的历史遗迹点亮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走访松茂村,我们发现这里最引以为傲的是人才辈出,无论是在明末还是近现代,都有人才涌现出来,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军干部、总司令秘书兼主席挚友之称颂的人物,或是抗日战争时期兵役署副署长,为抗战输送数百万兵力的人物,他们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事迹和贡献。
一个小小的农耕社会如何能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人才?答案可能就在松旺中学校园内那座古色参天的大理石碑前,那是一块记载着过去几百年来历任教官姓名及其任职时间的地面雕刻,而这些名字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心血和智慧,因为他们都是从这一片土地上开始学习生活,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让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力量。一想到此,我心中不禁涌起对过去那些教育者的敬意,对未来的希望也更加坚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