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历史光芒闪耀的中国传统民居画像

在松旺镇松茂村,客家围屋的历史光芒被一道中国传统民居画像所照亮。这里不仅有“一门三代连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故事,还孕育了广西清代“李清照”般的杰出女诗人朱玉仙,以及被誉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家族成员朱光和爱国将领朱为鉁等众多知名人物。身处这片校园之内,文昌阁尽显沧桑感。朱永茂祠堂顶部四副龙脊过拱形状的“镬耳”,彰显着这一地区的名望。

美丽密码:这里是历史文化与名人的交汇点,客家围屋和屯内古名祠、昌穆庄客家古围城,是三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遗存丰富的地方,这里放射出了耀眼的历史文化精华。这就是今年被评为广西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的松旺镇松茂村。在这个地方,《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探访了这里。

祠顶上四副“镬耳”彰显名望

在松茂村的一个叫做茂山屯的地方,有座恢宏的大型客家围城,它气派地坐落于此。这座围城坐北向南,墙体由灰砂石建成,并且保存完好。前面还有一个半月形水塘,这正应了“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的风水理论。

据说,这个地方是桂东南最好的风水屋场之一,是朱熹第21代孙祖宗迁入定居的地方。这是一座四进厅厦的祠堂,建筑面积约400多平方米,用料豪华,其中特别的是祠顶设有四副龙脊过拱形状的独特装饰——"镬耳"。这些装饰象征高贵乌纱官帽,而只有清朝出过四品以上官员才能在祠堂上建这样的装饰,所以这份荣耀足以说明这里的人们是深受尊敬和崇拜的一族。

我们来到这里,不禁惊叹于其宏伟壮观,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悠久的情谊。在这儿,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实:从二品官职封赋给宅邸建造才有资格称之;第三进厅檐梁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科甲匾,上方还有一块红底金字"进士"匾,这种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连中科甲频繁出仕做官的情况,在清代广西村落中极少见。

与祠堂相邻的是东面的朱光故居,那是一栋始建于明朝时期的小楼,与古色古香的地基形成鲜明对比,就像穿越回去一样别有一番风味。而周边则被厚重而坚固的地堡所环绕,即使是在现代,它依然保留着那份原始而神秘的情怀。

昌穆庄里的客家城堡

走得更远,我们来到了一个很特别又具有独特格调的小镇——昌穆庄。当你站在它旁边,你会觉得它就像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大船群山环抱,从高处看,“城”似船,小河流淌如波涛,无疑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地方。

据介绍,昌穆庄是一个典型的心形布局,以坚硬鹅卵石、石灰、沙土混合夯筑而成,其防御体系严密,每个方向都筑有八个炮楼、360个观察孔和炮眼枪眼,使其成为当时不可攻破之地。在内部,一排排紧凑的小院落,是典型的三进砖瓦结构客家围屋式建筑,每间房屋都讲究空间布局与生活习惯,以至于每一次踏入,都仿佛回到那个遥远年代,但同时又带有些许现代化元素,让人既感到亲切又不失新意趣。

我们参观了抗日爱国将领朱为鉁将军故居,他曾经作为兵役署副署长,在抗战期间苦心策划八年兵源征召工作,为抗日战争输送数百万兵力,为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还有一位被誉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家庭成员—朱光,他曾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军干部,也曾担任省部级领导,更是主席挚友,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一颗颗璀璨星辰,他们共同书写下了一段段辉煌史篇章,将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一位英雄,而是一个时代、一片土地上的代表者们。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忠诚、勇敢以及无私奉献精神,对后来的世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昌阁承载着崇文重教的情怀

走访松茂村,我们发现人才辈出的秘诀并不复杂,只要让孩子们学习读书,不断追求知识,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在这个小小的心灵角落,有这样一种信念一直传递下去,那就是教育乃国家兴亡之本,要不断学习,要勤奋读书,要努力发挥作用,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每一个人,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也更加能够理解世界,更好地参与其中。但这种传统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过去,而是在不断更新自我适应新的挑战,比如通过奖学金鼓励考取高校学生或其他形式支持那些热爱学习的人类事业,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小小社区能够持续保持其活力与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未来,因为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梦想,而且愿意帮助他人也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