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修成道果。《黄庭内景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入《正统道藏》。此外,《道藏》与收有数种《黄庭经》注本。此书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又以积精累气为要诀,全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思想,此乃道教一部重要的秘籍。
唐朝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姚生被一帮贼寇所逼,不幸坠入远离人家的枯井中而伤脚。欲出无力,却依靠平常诵念的《黄庭经》,慢慢地一字一句的念起来。在求救无援的绝望之中,他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奇异力量。当巡游兵夜宿枯井旁边时,他们发现井底有明亮的光环,并形成一个光环,这是姚生念 《 黄庭经 》 灵感所致。
二、茅山马朗宗师敬奉上清经法验
马朗(404—?),浙江东剡东关人,以履信行义,为乡里和邻居所尊。他闻茅山杨羲、许穆真君得道事迹及盛传上清经法,即将家迁至茅山附近。后来,他接到许丞、黄民携带许多經書避乱,将先世真經存留于马朗静室中,并叮嘱他:此經是仙靈之跡,只須我親自來取,不可輕易交付。不久许丞回钱塘患病,即派人前来取經,但马朗坚持先旨,对取經的人说:我已親受許丞叮囑,不敢輕易交給你。
后许丞因病去世,马朗与堂弟马罕敬事宝經,如同父子一般。他俩派遣虔心侍从终日焚香供養真經,有神光灵氣見於室宇,其中馬朗甚至能通見青衣玉女腾空去來,其家遂益盛,一代又一代寿考而终。
三、路时中在茅山获道经秘符验
路时中,在茅山设坛焚香时,上清大洞三景法师对他说:“我是昔日吴地赵升,现在为金阙侍臣,我过去曾修道生活在天目山中,当时有那等秘文藏于江南句曲山之顶,你有何缘分,请亲自速取。”言毕即失所在。事后路时中专程来茅山谒峰顶,那晚半夜间,由神光引领开掘石函得帛书一卷,用以传授好导之士。
四、何 道璋遇上 清 诸 经 验
何 道璋,从前曾在天目山建新观,并栽植花木间以松桧。一日,他发现石岩上的异景异光,便栽松伐去枯木,却发现石裂摧落处有一盒子内装七十余卷纸墨如新的 《 上 清 大 洞 真 经 》 ,芳郁不可闻。他将宝典置于殿内,每晚均见簇簇亮光,如神人守卫。但当云游者参学并试图窃看宝典时,被雷霆惊吓而逃走,一股旋风吹散了宝典。不过何 道璋随即梦见神人告知他,因他的修行专切,因此得到这些高深secret,而尘俗者不应轻视,最终宝典也归于天界。这段故事充满了超自然现象和隐喻,让人们对那些拥有深邃智慧和超凡能力的人感到既畏惧又向往。在这个世界里,无论是在古老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有些人的存在就像是一种魔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影响着周围的一切。而他们背后的故事,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以及我们自己身处其中的地位与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思考,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是否愿意成为那种“可怕”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