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发展至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与民众的苦难日益加剧。明智的道教学者,如谭峭及其著作《化书》,通过个人修道和撰述,表达了包括道士在内广大民众对过上太平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谭峎及其作品的权威性介绍。
谭峙简介
谭峙(字景升),泉州(今福建)人,其父谭洙曾任唐国子司业,以乐善好施闻名于地方。谭峙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经史子集,早年便以“神童”而闻名邻里乡党。
学术成就
谭峙虽未走仕途,但他对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等道书有深入研究,并能口头禅说出其中要义。他游历北方山脉后决意不回家,从此定居嵩山、华山等地,与父亲沟通称自己求仙学道,有益于父母。
嵩山修行
调整心态后,他在嵩山正式出家为道士,以洁斋三日即名列嵩山道士之下,专注炼制吐纳、胎息、导引功法以及辟谷养生术。在十余年的修行中,他达到了高层次功夫,不食人间烟火,只靠采晨露仙药和松饵维持生计,使得嵩山师尊赞誉有加。
醉仙传奇
在嵩山期间,谭峙以酒为乐,有时醉醺醺地如腾云驾雾般无所不能。当他的反常行为被人们发现,如夏穿乌裘大衣冬披绿布衫,或多日不食不饮,却依然精神健旺,这些都让人们误以为他已经死去或消失了。但实际上,他是在隐身潜化状态中活跃着。
青城隐身
最后,在四川青城山定居期间,经过三年精炼金丹之后,他服下金丹并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灼,还能隐形潜伏。这段时间里,他与青城结下了永远相伴的缘分,也使得其事迹更加传奇色彩。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谭峴是一个真正理解“清净”的人,对世俗世界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同时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格境界和修行水平。他的一生充满了探索真理和追求长生的精神,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