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真仙通鑑十六卷

《道家真仙通鑑·十六卷》

董奉,字君異,福州候官縣人也。昔吳先主時有年少作本縣長,見君異年三十餘,不知其有道也,罷去五十餘年,復為他職,以經候官,諸故吏人皆徃見故長,君異亦往,顏色如昔。

杜爕為交州刺史,有毒病死已三日。君異時在南方,以三丸藥內死人口中,使人舉死人頭搖而消之。食頃,便能動手足、顏色漸還、半日中能起坐、遂活。

後四日乃能語云:死時奄然,如夢見有數十烏衣人來收之,将載露車上去入大赤門、徑以付獄。在獄各一戶,每戶纔容一人,以爕內一戶中,用土從外封之,不復見外。

恍惚間有一人言:太一遣使者來召杜爕,要開出之。聞此於鍤掘其所居戶良久引出之,看得外面有車馬,一個人持節呼杜爕上車將還至門而覺。爿既活乃為君異起高樓於中庭。

君異不飲食,只啖脯棗,大喜飲酒。一日三次設酒供給君異,就僕處飲食下樓時忽如飛鳥便來到座,不覺其下,上樓亦耳。此如此三年,由僕求去,被留不許,又問曰:欲何所之?當具大船也。答曰:不用船宜得一棺器耳。即為具之一棺器至明日日中時,便將君异殺害,並使殯埋之七日後,有從宕昌來者看了被殮好的尸體,但只看到一個帛和一個面丹書符。

董奉後又回到廬山下居,有一人因病癩垂死自載詣董奉扣頭乞哀,被命坐在一戶中,用五重布韜其目,使勿動搖,即令家人莫近。他說聽到有一物舐他的痛不可堪,无處不匝,大約那物的舌長達尺許,其氣息大小如牛,最终不知是什麼物質。但過了一段時間,那個物就去了。他告訴董奉說這種狀況會再發生,但請不要擾他,這樣病者便好轉了。在幾十天內,他的身體變成全赤無皮且很痛,但水浴後疼痛就好了,在二十幾天裡他的皮毛重新生長並痊愈了。

當百姓們受饑荒困擾,他們向董奉求助。他笑著回答說:「雨易得。」然後抬頭望向屋頂說:「貧家屋都可以看到天空,但是不能讓雨水進入。」縣令解釋他的意圖,因此他們開始建造更好的屋頂。而第二天士彥帶領工匠們修築房子,並準備泥土做地板,而當夜大雨降臨,全城的人都滿足了需要的水分。而在山林中的杏樹林,因董奉種植木苗而成熟的大量杏果,他甚至允許村民自由取用,只要他們把自己的穀物放在倉庫里相對應的位置即可取走杏果。如果有人試圖偷竊或多拿一些,都會遭到虎追逐直到回家才能安心,這就是「與穀平等」的故事。而那些因偷竊被送回家的村民最終活下來並恢复健康。

最後,由於缺乏兒子,他決定讓妻子獨自照顧養女,她才10歲。不久的一天,上帝賦予他神聖的任務成為碧虚上的監察太一真人的位子,并在白晉升时飞升离世。这时妻子和养女还住在原来的宅邸里卖杏并给予那些欺诈行为者的赔偿。她们将养女嫁给一个同样生活于世间的人,这个男人虽然是个恶徒,却依旧拥有某种特殊能力,让所有祠堂里的神灵感到羞愧,因为这个女人竟然成了他们眼中的仙人的媳妇儿。当人们听说这件事后,他们开始称呼她为「仙翁」或者「仙姑」,并且说她带来了好运气和财富。不过,对于这些传说,我们只能保持谨慎,因为它们可能只是简单的传闻或夸张的情节。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传奇故事非常普遍,它们经常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事件以及当代文化习俗相联系,从而变得更加深刻和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