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修道者生活的误解。许多人来到道观后,发现很多道长不太热情,不爱说话,当他们向他请教问题时,只是简单几句带过。有人会以为,这些道长们都清高地不食人间烟火了吗?其实不是这样。
为了澄清事实,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叙述如下:
一、道长并不冷酷,他们的热心你可能还没有遇到。
生活中有“冷面人”,总是一副冷冰冰表情,但他们只是生性淡漠,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一旦涉及个人利益,他们才会露出笑容。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不断提问,并且提出一些“中二”或“杠精”的话题,虽然有些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但这也是一种态度和回应方式。
对于无法言说的深奥之事,必须保持沉默,以避免失去修行中的“无为”宗旨。这并非贬低修道者的泄愤之词,而是在遵守口戒律条方面的一种选择。如果过多解释,就会失去尊重。
二、道长遵守口戒律条。
多说话可能犯戒,因此需要谨慎。在汉传佛教《老君说五戒》中,有明确规定:“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漏泄。”《老君戒经》进一步指出:“若不闻见,非心所了而向人说,皆为妄语。”
三、道长怕言多有失承担因果责任。
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对于自己不掌握的事物,不参与讨论。此外,对于可能损害祖师爷的话题,也保持沉默,以避免激动时失口,或许引起负面的影响。此举既保护自身安全,又符合《 道德经》的精神,即“多言数穷,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