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402),东晋五斗米道道士与起义军领袖,其字灵秀,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后的一位世族。孙恩的叔父孙泰(字敬远)曾师从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并继承其法术,被人尊敬。东晋时期的官员如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都尊崇孙泰。
在隆安二年(398),王恭之乱爆发,孙泰计划以讨伐王恭为名,私下聚集数千人准备起事,但被司马道子父子诱杀。随后,孙恩逃到海岛,与几百名信徒组织反抗。此时会稽王世子、扬州刺史司马元显发布免奴令,让民众去充当兵役,被称为“乐属”,这激发了民心不满。
当司马元显父子的行为引发民愤时,孙恩趁机率领部下攻克上虞,然后再破会稽城,将会稽内史及五斗米道徒王凝之杀死。这一胜利迅速得到八郡人民的响应,他们聚集起来支持孙恩。短时间内,他领导的人数达到十万多人,他自称“征东将军”,建立了一套官职体系,并号称他的追随者为“长生人”。他向朝廷提出要处死会稽王和元显父子,但未果。
为了镇压这场叛乱,东晋派谢琰带着重兵前往对抗。在战役中,一些妇女因婴儿而不能跟随,她们将孩子装入囊袋投入江水,而告诉他们:“我先走一步,你们以后就跟我来。”最终,在隆安四年十二月份,谢琰成功击败了起义军头目许允之,并继续推进至吴兴地区。
然而,这场冲突并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有新的战斗发生,其中包括一次攻打临海失败之后,据说是因为他已成“水仙”而自沉海底。他的信徒认为他已经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从此成为神仙之一。但实际上,这也导致了更多忠实信仰者失去了生命,最终导致整个起义行动瓦解。而卢循继任成为新领袖,以后的故事便是如何坚持下去直至最终失败的一个过程。
关于这个人物,我们知道的是他所领导的五斗米教相信长生久视以及天地水三官,以及特别强调水仙这一概念。他通过组织起义,对于动摇了晋室封建统治,也促使了南北朝时期对道教进行改革,同时催生出天师道这一宗派。而《隋书·经籍志》中记载有《孟贼集》但已散佚,无从考证其内容详细情况。不过,这个历史人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思想和社会动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