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在自然之中寻道悟性

白玉蟾,南宋时人,原名葛长庚,以继子身份被称为白氏继子。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他生于福建闽清或海南琼州(今海南琼山),幼聪慧,精通九经能诗赋书画。曾在童子科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十二岁时举童子科。

他早年志向坚定,致力于玄学之道,不断寻访名师学习。后来,在惠州遇到了泥丸真人,从其手中接受了金丹火候之法。在武夷山得道之后,他被尊称为“琼绾紫清真人”。随后,他出家成为一位道士,对内丹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白玉蟾是南宗第五代传人的代表,被誉为“南五祖”。他不仅修炼内丹,还擅长雷法和符咒应用。在他的看法中,无论是雷法还是内丹,都需要依靠心的力量。一旦心灵达到正位,那么所施行的方术就必然灵验。

除了内丹与雷法之外,白玉蟾还对佛教养生的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主张性命双修,即先修性命,然后再修身心。这一理论融合了道教修命与佛教养性的要义,是他独特的贡献之一。

在他的生活中,白玉蟾保持着独身清修,不娶妻室。他著有多部著作,如《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其中包括诗歌和文集,以及其他关于道德宝章和问答类作品。此外,他还留下了一些草书墨迹作品,如《四言诗帖》,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

总体而言,白玉蟾是一位多才多艺且思想深邃的人物,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