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丘,亦称狐刚子,道教祖师爷的外丹黄白大师。其生卒年与籍贯不详,但据今人陈国符先生考证,为晋代人,与葛洪约同时。狐刚子名丘,又作胡罡子、狐罡子,是东汉末年炼丹黄白术的杰出代表。魏伯阳似为其师,三国吴人葛玄似为其弟子。
他的著述反映了当时我国炼丹术所达到的高度,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化学发明家。他在黄白术方面的一些重要佚文,被后世收集于唐初《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及唐代黄白术专著中。此外,他撰有《五金粉图诀》(又称《粉图经》、《粉图》、《五金诀》,又名《狐刚子万金诀》)、《出金矿图录》、《河车经》、《玄珠经》等作品。
他对服食金丹、长生不死之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出金矿图录》,对金、银的地质分布、寻矿采集和冶炼工艺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这表明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科学水平。在他的记载中,“作炼锡灰坯炉法”(即“吹灰法”)被记录下来,这是古代冶炼贵金属原始形式之一,而“炼石胆取精华法”,则是用干馏法从石胆中提取硫酸的世界最早记录。
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杀毒方法,即将黄金变成液态汞,然后与盐末共研,使得分散后的黄金附着于盐末表面,再蒸去水银,就可以得到极细的 金粉。这一方法被后世沿用至明朝本草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的记载。在水银制炼史上,他提出改焙烧法为密闭抽汞法,这导致了我国水银制造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他根据不同用途,将水银分为雄汞、雌汞、神飞汞三种,并且对该法进行定量研究,其实验结果显示实际提炼率已达理论数字百分之八十七,在古典设备条件下这一成就尤显突出。
他在铅化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包括“九转铅丹法”,这是关于制取“铅丹”的最早文献。此外,他在合金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化学史家赵匡华认为:中国的炼丹家到了东汉末年,对五 金彼此间形成合 金及其性能已有如此深入系统认识,这对于中国汉晋时期科技资料具有较高价值,更值得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