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无为还是无不为?》
与人论及道教思想的时候,大多是以“无为”“清静”作为修行的主旨。再深入追问,则回答曰,“无为”意指万事万物都顺其自然发展,不要强行去作为,由此就不会受到的染着,这也正是道教强调“清静”的意义。
但在许多现代思维的影响下,人们难免会对古人的言辞产生一些误读。如经常有人问到,道教既然讲无为,提倡清静修身,这样的人生观是不是过于消极了呢?在不努力奋斗就会被淘汰的竞争社会中,追求无为的思想,难道不是与现实背离了吗?
其实,细读道祖五千真言你会发现,凡是提到“无为”处,皆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道德经》的第2章提到“圣人处无为之事”,第3章“ 为 无 为,则 无 不治”,37章 “ 道 常 无 为 而 无 不 为”,48章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57章“我,无為而民自化”,以及63章的“為無為”。道祖在告诫人们应该以“無為”為主旨的同時,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教化,使民眾能夠通過信仰清靜無為的心理態度,在現實生活中臻達和諧、有序、安樂的一個社會圖景。
因此,便可以知道,那些從事與人論及神仙界的事務者,他们所謂「學仙」、「修煉」的目的,並非單純逃避俗世,而是在於將心靈境界提升至與天地合一之境界,即使身處俗世,也能保持內心世界之寧靜與自由。這種情況,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入世」和「出世」的双重性理解,它們並非絕對反面,而是一種相互補充的情況。在這裡所謂的大師級人物,是那些既能理解又能實踐這樣智慧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平衡點,這也是他們成為大師或聖人的原因之一。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這一切都源於一個核心觀念——"易應萬變"。這意味著任何事情都不應該被過分強調或貶低,它們都是生命中的各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習如何將自己置於更廣闊的心靈領域,以便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並創造一個更加和諧共存的地方。而當我們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已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修行成果,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从而达到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生状态。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神仙"或者说"超脱自我"。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些大师级人物一样,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成为一个宁静、自由且完全适应周围环境的地方,那么这样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感到幸福满足,因为他们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哲学家和宗教领袖一直在谈论关于如何让人类变得更加善良和智慧的问题,以及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指导人们走向正确方向。
总结来说,当我们把这种哲学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而且还可以帮助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但这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并适应周围环境,不断寻找内心真诚的声音,同时也要准备承担随之而来的挑战。如果每个个体都能这样做,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