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根本信仰,以大道为宗旨,在其教义中常有“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的说法。有一位信士曾向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大道去生成万物?这个问题看似荒谬,但却触及了我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与思考。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早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大道生成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需质疑的事实。这一认知使得很多人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一问题,就像我们接受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一样,从来没有深究过这个奇点为什么会爆炸。
《道德经》中的描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大道是一种状态,它通过一种分化产生阴阳二气,这两种气体相互交融并产生了和气,并最终演变成天地万物。既然这是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不需要追问原因。就如同现在科学界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大爆炸后的一系列变化给予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地球环境。
然而,当我们面对“为什么要让大道生成万物?”这一问题时,我们似乎已经指出了思考上的误区,即把“大道”比喻为具有生命功能的实体。在这里,“生成”更像是抽象化表达,与我们日常理解中的具体生物繁衍不同。这样做便涉及两个核心概念:首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 道;其次,大 道如何以这种方式生成世界?
解答第一个问题确实充满挑战。大 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思想仅仅包含两个字:“ 大”与“德”。在古代文脉中,将这两个词汇联系起来,认为德即是 大 的外在表现形式,而 大 则是德之本体,所以在 道教 中称它们为本与迹之间的关系。而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品行、遵循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就是将 “ 大” 与 “ 德” 在现世社会文化中的具体应用。而修炼悟到 的 “ 大”,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德)来实现,其反过来也意味着我们的悟性修炼,也必须从实际行动开始。
《 道德经》里述说,大 有存在感,又似乎不存在,是既有的又非此类事物所能捉摸到的形态,因此被称作强名曰 “ 大”。它既不是明显可见可触摸的事务,也并非完全不可捉摸,只是在一切事务间透露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情绪。这就是关于“什么是 ‘ 大’?”的问题上,古人的回答: 一方面,虽然称之为存在,却不是一种可以占有的实在;另一方面,它不同于具象事务,是一种抽象形态,因此被称作无。但这所谓的无,并不是孤立独立存在,而依赖于有事项而存,这样有则真实,有真切意义;无则是一种超越层面的认识,没有物理性的定义。(毕竟,最基本的是物理性质——拥有)
于是,便明白了,不同意下结论,“有从无中诞生的观念”,即一切事都来自虚空诞生的概念,但如果这样讲,还会接着问,无原本为空虚空间怎样突然间出现了确切的事实?这个问题正如之前提出的另一个难题一样,都陷入预设错误之网。“出自虚空”的发展,与一般理解中的诞生不同,即便如此,却依旧能引发新的生命、植物、新影子的出现。这都是基于某个原有的基础再一次发生转变,使得第二个新的事象形成,但是这些新的事情之间仍然保持着内在联系,而这内在联系便叫做“大”。
因此并不是有什么名叫“大的 实体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天地所有产出的东西本身就在不断变化迁移,一直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场一直进行着、不断改变迁移以及创造出更多形态过程本身,便是‘大的生产’。
而对于这样的讨论,如果脱离任何客观内容只谈哲学玄奥,则失去了主观与客观结合点;但同时若单纯唯理唯有,不承认任何精神灵魂,则忽略了人类作为认识世界主体能力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视角下,对于提出" '大的生产' "命题来说,更重要的是寻找人们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以此使短暂的人类生命变得宝贵。这才是我提出" '大的生产' "命题目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