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道德经》,以三洞四辅十二类为分类方法的整部《道藏》卷帙浩繁,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入手。如果并非是教内人士,而又仅仅只是想对道教的思想做个兴趣了解,那么笔者在推荐人们阅读的时候,必然会告知其应该先去阅读道祖老子的五千真文《道德经》。作为道教的首要圣典,《道德经》不论是在教内,还是在传统哲学流派中,亦或者是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概念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所言“道可 道,非常 道”,破天荒地将“道”这个字赋予了一种形而上的思辨意味,并由此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学 道、修 道、悟 的先河。
然而,与之相对的一个事实是,老子生活的年代太过于久远,以至于他的话语体系和用词方式和现代人所理解的内容大相径庭,因此很多人在读《道德经》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读不懂。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若问《道德经》究竟在讲什么,仿佛可以用成千上万的话语去阐述,却又总是很难简洁明要地概括出思想主旨,从而又使得我们对于“玄”的理解变得越发深奥。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一方面有着古今言语思维不同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又因为老子的所言之“ 道”本身就是介于可说与不可说的状态。所谓“Dao 可 Dao,是非常 Dao”,明明人人都能理解和体悟到某些特性,但又都无法准确描述 “Dao”的究极状态是什么。这就容易使人陷入对 Dao 的迷思中,从而错失了 《Dao De Jing》的整篇文章的一体性。
其实,《Dao De Jing》这篇经典在讲什么,这本身是一个不需要去回答的问题。既然整篇分为“Dao 篇”和“De 篇”,那么,其中心点必然落在 “Dao 与 De 两个字上:
首先说 “Dao”。什么是 Dao?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即连 老子 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 “Da o” 究竟是什么。而其实,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 Dao 是什么,而是 Dao 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在 《文始真 经》(即 《关尹 子》) 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 “天天 地 地 者”,意思是不可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个使其成为天、地的事物存在。这命名者毫无疑问便是我们人类自己。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许我们的社会文明还未诞生之前,大自然早已经存在并且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着。万物得以运行背后的规律性,就是我们强命为名的 "Da o"。
然后引出了 DAO_DE_JING 论述第二个要素,“De”。
与上面的问题一样,我们首先要追问的一点是:究竟是什么叫做 "De"? 在 老子的语境中,“De" 是 "Da o" 的表现形式。不过,由于 "Da o" 本质上是一个杳杳冥冥恍恍惚惚存在的事物,其表现出来的是一系列具体实际可触摸到的东西——即我们通过感官途径可以接触到的世界(宗教里称之为 有 和 色 的世界)。借助这些具有价值判断功能的事情,我们才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
举例来说,当我们讨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行时,我们通常会参考他们日常行为以及如何处理各种情况。当某个人行为与他们口头表达的一致,他们就被认为拥有良好的品行;如果他们口头宣扬仁义礼智却背后行事苟且,那么就会被视作缺乏品行。这反映了外界行为(De)的变化也能反映出内心意图(Do)的改变,以及从外界行为看出的内部意志改变之间紧密联系的手段,也正好反映了外界表现(色)与内部原则(情)的关系。
再如,当阳光照射到石头上,使石头变热,这种温度变化正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事物。在这个基础上,我还可以推断出阳光照射到任何物体都会导致它们加热,这就是通过事物外显象征化及变化 (De) 来揭示它隐藏起来但潜在地控制一切事情发生规律 (Do) 的过程。此刻,在我眼前,无数生命正在随着季节更迭不断演进,它们彼此间互动形成复杂生态系统。我意识到了所有这一切都是遵循共同法则:法则让生命继续发展,为生命提供可能性,同时限制它们实现这些可能性的地方。我发现宇宙充满了这样一种奇妙平衡,没有哪怕一根羽毛落下或翅膀展开都不违背这些基本法则,只不过每次重塑宇宙设计时,它们似乎永远保持着同样精确细腻的人工定制。但当我试图将我的发现转化成语言,用以分享给他人,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因为语言总是在尝试捕捉那些无法完全捕捉的事物,所以它只能勾勒出一些模糊轮廓,让听众自由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填充空白部分,但同时也带来了误解和混淆。而最终,最重要的是,不管语言多么精妙,它都不能比拟那神秘力量,即那些静默处持续发生的事情,被我称作—-The Force.
因此,在读取DOA DE JING 时,要明白它并不只是一份历史文献,更是一份指导如何生活、一套关于如何看待他人的指南书。一旦你把握住其中的心灵核心,你就开始重新审视你的自我,你开始学会欣赏周围环境中的美丽。你学习怎样更加谦逊更加开放,也学会放慢脚步,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当前,就像山川蜿蜒曲折一般向前移动,每一步都是为了抵达下一步准备必要的地面,如同雨滴逐渐汇聚成河流,每一次努力最终汇集成了长期坚持下的丰硕果实。你开始明白真正重要的是找到内心的声音,并允许它引导你走向正确方向,无论何时何刻,都保持诚挚、纯粹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帮助你听到那个声音,让你的旅程更加顺畅,有意义,有启迪,有影响力。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的旅程多么漫长,只要保持那种纯粹的心态,你就会一直回到源泉——那里的水清澈透亮,可以见底,却仍旧无尽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