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核心信仰是以大道为根本。在道教中,常提及“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但有人曾问:“为什么要生万物?”这问题看似荒谬,因为我们的教育和常识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需质疑的。《道德经》中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大道是一种状态,从其中分出阴阳二气,交融生成和气,再由此衍生物质世界。既然是自然演化,就不需要追问原因。
类似地,我们通常理解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产生了结果,那么这个奇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样的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一种解释,即一切都是自然演化,从先天的大 道到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就是“道生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已经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并不是某种具有明显生命功能的实体,而是一种比喻,用来表达大 道将其本身扩展至整个宇宙、所有事物的一种抽象表示。因此,“何故‘造’出如此繁复之众妙?”便变成了对如何理解这一抽象概念进行探讨。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才是所谓的大 道,以及它如何通过各种形式与我们相连。这涉及两个关键概念:一、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 道;二、大 道如何让一切都成为可能?
对于第一个问题,确实存在困难。大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思想实际上只有两个字——“德”与“性”。在这些语境中,大 德被视作外在表现形式,而大 性则被视作内在本体,所以称它们为本与迹关系。而今天,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有仁义礼智信时,这正是在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
如同你日常遵循仁义礼智信的人,如他符合时代价值观,你就可以称他有 大 的人。大 的必须通过德(具体行为)来彰显,同时修行也必须从德入手。这就是建立于对 “ 大 的是什么”的基础上的理论。
《老子》中说,大 是恍惚无形,却又像存在一样,又好像不存在一样。大 祖发现后也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所以叫强名曰 “ 大 ”。意思是不仅不能捉摸和表达,更无法占据,它既不是实体却又能在每个事务中感受到一种神秘莫测的情感。大 并非具象事物,因此只能参悟,不可占有;它不同于任何具象的事务,是一种抽象形态,因此称之为 “ 无”,但这种 “ 无”并不单独存在,只能依赖于所有事务之中的 “ 有”。
所以,有即真实存在,有着物理性的属性;无,则只是心灵层面的存在,并没有物理性。(毕竟,物理自身就是一种有的证明)。这样,可以明白,大 生 万 物 实际上就是从无生成有的概念,即一切事务都是从虚无开始诞生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无本来为空虚,为何突然间凭空诞下有呢?
这其实是一个预设的问题,无需追寻答案。一切皆源自有,而非空白,一切皆来源自发展,一切皆来源自转化。一切皆源自变化,一切皆来源自进化。换句话说,没有绝对的起始点,没有终极目的,但总是在持续前进,在不断改变,在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不论你把它们叫做命运还是命题,都不过是个人的主观臆断罢了。如果你愿意,将你的生活作为个人选择,将你的幸福作为自己实现目标的话,那么,无论你面临多少挑战,你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因为那路就在那里等待着,每一步都是通往成功的一个步骤,每个决策都是走向梦想的一次尝试。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只需要相信自己,不要让恐惧阻碍你的脚步,因为勇敢的心永远不会失败。你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享受每一个瞬间,然后再决定应该怎么办,这样做吧,让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充满惊喜,让每一天都变得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