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想学玄学怎么入门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道教的根本信仰,以大道为宗旨,在其教义中常有“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的说法。有一位信士曾向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大道产生万物?这看似是一个荒谬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日常认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大道创造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需置疑的。《道德经》中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大道是一种状态,从这种状态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生成了和气,并从此衍生物质世界。既然是自然演化,不需要追问为什么。

就像我们现在对宇宙诞生的理解,即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产生了今天的丰富多样性,那么这个奇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认为一切都是自然演化,从先天的大 道到我们现实中的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里,我们其实已经指出了思考上的误区,即“大 道”并不是某种具有明显生命功能的实体,而是一种比喻,用来描述生成、变化的过程。而且,“生”在这里并不意味着繁衍后的具体生命,而是用来形容生成、变化。这就引出了两个核心问题:首先,我们如何定义“大 道”;其次,“大 道”如何产生或改变事物?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也很棘手。大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思想只有两个字:“大 道”和“德”。在古代语境中,将德视为 大 道之外在表现形式,大 道则是德之本体,因此在现代社会里,当一个人遵循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时,我们可以称他拥有 大 德。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探讨个人是否具备 大 德,就必须通过行为(即德)来体现,这也是修行悟入 的方式。

《道德经》将 大 道描述为恍惚不可捉摸的一种存在,同时也表明它既非实体又非空无所谓,它既可见又不可触摸、大而不失小,小而不失大的理念。在谈及 “什么是 大 德?”的时候,古人给出的答案非常清晰:

虽然称呼它为存在,但它并非一种能被占有的实体,所以只能参悟不能占有。

与众多事务不同,它是一种抽象化形态,所以称之为 “无”,但这个 “无” 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在于众多事务依赖上才得以存在。因为有 “有”,所以才有 “无”。

基于这样理解,可以明白 ”何以 生 万 物?” 实际上就是关于 ’ 有 从 无 而 生’ 的概念,就是说所有的事务都是从没有变成有的过程。但如果这么讲,又会继续询问,无 中 何以 能 生 出 有 呢?

类似地,对于 "何以 生 万 物?" 问题,也同样陷入预设陷阱。“无 中 生 有 之 生”,同样指的是生成与变化,不涉及诞生的意义。而"无",与"大 德 本 一",因此"无"也不仅仅是不与"有"相对立的一个没有,更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际上,是天下所有的事务都来自于一个 "有" 而再度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 "有”。虽然如此,这个新生的 "有" 和最初那个作为源头的人或者事都完全不同,但它们之间却有一定的关系,却又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这便正是我所说的 "那 个 事情'(即 'Big De'),也就是发生与变化本身,以及所有东西持续不断地进化成为新的形态,使得整个宇宙保持动态平衡。这整个事件转换本身,这整个进化以及发生的是 'Big De'。

然而,如果脱离了这些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结合点去单独谈论‘Big De’,就会陷入玄奥空谈中。而忽略掉‘Big De’作为内心认识的一部分,则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结合点,有损人文社会价值判断能力。如果连修习或悟透‘Big De’ 都不存在,那么提出 ‘How does the BigDe come to life and create all things?’ 这个命题失去了意义,因为这只是为了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使短暂的人间生活变得更加充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