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根本信仰,以大道为宗旨,在其中常见“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一位信士曾问: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问题似乎荒谬,因为我们的教育和习以为常的认知,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得这问题不被认为值得思考。《道德经》中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大 道是从一种状态分化出阴阳二气,生成和气,从而衍生物质世界。
这个反问似乎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一个起点,即一切都是自然演化,从先天的大 道到我们现实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个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已经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不是某种具有明显生命功能的实体,而是一种比喻,用来描述大 道将自身转化成各种事物。
这样就涉及两个重要概念:首先,什么才是真实存在的大 道;其次,大 道如何将自身转化为无数的事物。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很困难。大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意即两字:“道”与“德”。在大祖语境中,将德看作是大 的外在表现形式,大 是德之本体,所以称之为本与迹关系。在今天说一个人有没有仙缘,就可以通过他的行为来观察是否符合时代价值观。而修行悟性也必须从德入手,这就是建立在对“大 ”是什么基础上的理论。
《道德经》说,大 如同恍惚、杳然,又如同既存在又不存。发现此事后,大祖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它,只能叫做强名曰 “大 ”。意思是不仅不能捉摸,也无法表达,却又可以体悟到一种深远神秘存在。这回答了关于 “大 是什么”的问题:
大 虽称为 “存在”,但并非实体,因此只能参悟,不可占有。
大 与众多事务不同,是抽象形态,因此称之为 “无”,但这种 “无”并非单独存在,而依赖于众多事务中的 “有”。
因此,“有”确实有一定意义,“无”则是一个抽象概念,并非具有物理性的存在。(毕竟,物理本身便是一种拥有)
由此可见,“造 化 万 物”的过程,就是从虚无中产生实际内容。但若如此,便会继续追问:如果原本只是一片虚空,为何能够自发诞生的具体内容呢?
这个问题其实与原来的疑惑相同,都隐藏着预设的问题。如果用简单的话来说,每个人每个时刻都在创造新的生活情景,每个瞬间都在变换未曾想过的事故,这些变化都是基于已有的基础上发生,但每一次开始都新鲜且独特。这就是所谓的大 的永恒效应,它使我们感受到宇宙不断进化、更新的一面。
总结起来,我们探讨的是人对于自己的理解以及他对于周围世界的感觉,以及他自己和宇宙之间微妙联系所产生的情感反应。这正是在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也是为了找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诚愿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