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过后探秘剧中神仙曹国舅的道教文化之谜分享适合朋友圈的道德经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物是人非

《清平乐》一剧落幕,宋仁宗时期的文雅与文人风度留在心间。我们对那些未完之事仍存遗憾,古今同是如此。人们追求超脱缺憾、完满状态,这种精神由古至今不变。

剧中李植虽以修仙问道为志,但婚姻却成为了他逃避的对象。他和曹皇后虽然没有共同生活,但她的弟弟曹佾则是一位真正的神仙——八仙之一的“曹国舅”。

这样的描述让人觉得大宋时代多了几分仙道气息,而历史上确实如此。宋太祖、太宗尊崇高道者,如苏澄隐、陈抟;真宗崇道并举行封禅泰山仪式,并封泰山女神“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传言,“莫道当今无真主,两个天子一担挑”,陈抟老祖留下的谶语世代相传。

在这样氛围下,国舅爷以仙道作为信仰寄托,不足为奇。在他的家族中,他父亲曾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而他本人又因美仪度、通音律善弈射喜诗,被君王青睐。

尽管身历数朝安然无恙,他也从未自矜,以道家哲学处世,被史称“寡过善自保”。然而,对于荣华富贵,他并不热爱,只愿修炼到达最高境界——即便有人认为他有这些而自己才高姿态声称自己不稀罕,其实八仙阵容包括男女老少各色人等,他们遭遇比常人更艰难,更窘迫前夕。

八仙典故暗示,无论性别年龄或社会阶层,只要有心慕道,便可近 道,最终得道。而关于曹国舅的故事说他遇见了钟离权和吕纯阳两位祖师,最终引入仙班。

其实,在更多时间里,更广泛的人们,将仙道视作一种情怀,一种寄托。能像历代祖师放下俗务专志修道的人毕竟少数;而对于所有这些,都不妨碍人们对这份向往的渴望。在世事羁绊中寻求悬解,与天地熔炉中的砺炼,引领那颗寻觅的心灵卓尔尘外常乐清静:“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个向往,在元散曲《双调·水仙子》中得到体现:舍弃繁华采炼云崖山际,最终成为修炼得道典范:“玉堂金马一朝臣翻作昆仑顶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