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注音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亦如此,视百姓如草芻。天地无情,无意于万物的生死,因此它们自生自灭,不受任何人的喜恶。正如在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来求雨后,再弃之若敝履,毫无留恋之意。天地对待万物,就像这样,没有感情,只是任其自然发展。而圣人对待百姓,也同样没有过多的情感,只是让他们自由发展。
在这宇宙间,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种巨大的风箱声响,如同橐龠鼓风一般永不停息。这虚空中蕴含着力量,却又从不疲惫,每当动静发生,都会产生更多的能量。政令繁复反而更加迷惑人心,更是不切实际。不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虚静,这才是通向真理的道路。
[延伸阅读1]
王弼《道德经注》解释了这一点:“天地无私,对待万物就像用草做狗一样,将它们随便丢弃,而这些生命却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王弼还指出,“圣人不仁”,因为他将百姓比作刍狗,是为了强调不要有所执着或偏见,应该允许一切按照自然法则发展。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的观点更为深刻,他认为“天地之间,其独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这里,“橐籥”形容的是一种不断变化、永远充满活力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他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动态所迷惑,要看到背后的稳定和持久性。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过多言语或行动,因为最终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并守住了这种本质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