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道长你说道为什么执一生万物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道教的根本信仰,以大道为宗旨,在其教义中常有“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的说法。有一位信士曾向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看似愚蠢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上的局限性。在我们的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早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需质疑的事实。然而,这样的思考方式忽视了对本质问题的深入探讨。

《道德经》中的文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达了从一种状态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生成和气,从而衍生物体天地一切事象。这是一种演化过程,而不是某个具体实体刻意创造出来的结果。就像现代科学所说的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产生,如何解释这个奇点之所以会爆炸?

在这里,我们指出了追问“道为什么要生的陷阱,即将‘道’理解为自然,而非具有明确生命功能的实体。"此处,“生”并不意味着生命之于父母血肉之别,而是一种比喻,是把“道”赋予生成、变化的意义。“ 道以养万物”,即使不必借助传统观念去解释它,但它仍旧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既不能占有,也不能被占有;既不是单独存在(无)也依赖于万物存在(有)。

因此,“有”是真实存在与物理性的世界,“无”,则是悟到的抽象概念,不具有物理性,只因为有了这一切才有的认知层面的存在。这样看来,“无中생有”的概念其实就是“有中又起新的‘有’”。这是两次不同的过程,没有直接联系。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人与合伙生产子女,一粒种子产生植物,一人在光照下投影成为影子——都是从一个现存的事物再创造出另一种新事物。而这些新事务尽管源自旧事务,却又各具特色。这正如同古老哲学家们描述的一样——这种内在关系不可见、听闻、触摸或占据,但却能感受到这种潜移默化转变正在发生,它便是那名为“理”的东西。在这里,便没有需要追寻什么原因或者目的,因为每一次转变都只是自然界规律的一个展现。

但对于那些只关注客观世界,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论述,他们似乎忘记了人类作为认识世界本体的人类主体角色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无法通过修行来增进自己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但如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周围环境及自身位置的认识,那么即使短暂的人类生命也会变得充满价值。

因此提出这样的命题并非空谈玄妙,而是在强调人们应如何正确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修行提高个人价值感,从而使得有限的人寿更具意义。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坚持修行,将其视作人生的核心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