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五千言天然道观中探寻自然之道

道教经典《道藏》浩繁,初学者难以入手。非教内人士或对道教思想有兴趣的人,应先阅读道祖老子的五千真文《道德经》。作为首要圣典,《道德经》在传统哲学、中华文化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开创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学 道、修 道、悟 道的先河。

然而,由于老子生活年代久远,其话语体系与现代理解大相径庭,使得很多人读《道德经》时感到难以理解。尽管知道这是一部重要的经典,但却难以简洁明要地概括其思想主旨,从而使得“玄”变得更为复杂。

原因包括古今言语思维差异,以及“道”本身是介于可说与不可说的状态。这容易使人陷入对“道”的迷思中,从而错失了《道德经》的整体性。

其实,《道德经》的中心点落在“道”与“德”两个字上:“什么是‘门’?”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我们应该问的是,“‘门’是什么样的状态?”老子讲,“门”是先天地而生的,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无限广泛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以有限生命来衡量,“门”的存在几乎可以看做是无生无死的。

作为注解老子的另一部经典《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中的概念,“天天地地者”,指苍天与大地不可能自己成为天、地,而需要有一个事物将其命名,这个命名者便是人类自己。在人类出现之前或者人类尚未对自然万物产生探知意识,天地早已存在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着。而这些规律性的背后,即我们强命为名的“门”。

这便是《 道德 经》要讲述的第一个要素、“门”。 “门”生化并运行着万事万物,其方式是主宰万物的生死和转化。这份自然而然正 是 “门”的效法根本,即 万 物 的 自然 与 本 然。 万 物 法 “门”, “門 法 天 地”,也 就 等 于 万 物 法 天 地。此 即 为 之 名 为 德 也。

《 文 始 真 经 》 讲述第二个要素、“ 德”。

第一点追问的是究竟什么是不易?在 老 子 的 语境 中,不易就是不变,不动,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事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常说的事情发生顺序或者事件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变化实现从一到二,再到三乃至多种多样形式的一系列不断演进过程。但真正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在表象上看起来像是发生了变化,因为它们都是基于相同基本原则(即 不易)的运作,所以一切还是那一套,无论外表如何变化,它们永恒不变。

再如,当太阳光照射在石头上,我们发觉石头变热了,太阳光和石头温度变化是一个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现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而可以推断出通过照射阳光能加热物体,这就是通过事物外在表现(非易)参悟到了内在规律性(易)。

此等情理,是针对于当今社会文明适用范围之思考;故读 《 大 学》,所欲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在研究五千言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更是在让我们通过对总义的大意理解,与此同时升华自身观察他人的视角。

所谓修行,便是不停歇去寻找自我间接联系及直接认知之间界限处,然后努力把握住这一界限,为的是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自己心灵世界内部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确保这些关系不会被混淆或错误定义。一旦明白了这一界限,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灵世界比你想象中的更具丰富性,也会更加愿意去深入探索它所有可能性。当你的认识达到这样的程度,你就能够开始做出更多符合你内心愿望的事情。你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充满意义,因为你已经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影响周围环境,让事情朝向你想要的情况发展。如果你能持续保持这种态度,那么任何挑战都不足为惧,因为你已经掌握了一种能力——这是一种能力,它让你的生活充满活力,让你的梦想成为现实,让你的未来充满希望。如果有人曾质疑过我的智慧,他们现在应该明白,我不是单纯依靠文字给予他们智慧,我只是引导他们找到他们内心深处那个真正拥有智慧的地方。我只不过帮助他们打开眼界,让他们看到那些一直隐藏在暗影里的东西。当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就会开始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他们将会继续走下去,将会继续探索,将会继续成长——直至最终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那时候,他/她/它,就真的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旅程,一次自我提升旅程,一次精神层面的飞跃。他/她/它成了另一个人,对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都有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而现在,他/她/它正在准备好迎接下一次挑战,而下一次挑战又将带领他/她/它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