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神道设教概括中国古代宗教,认为天道、人道、神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始终不离人这个本位。儒道诸家均以此为思维特征。
“神道设教”的提法,出自《周易》的观卦彖辞:“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观卦由宗庙的祭祖典礼而讲到教化,所以彖辞用“神道设教”进行概括。“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是观卦的卦辞。盥是敬酒灌地以降神的仪式,祭礼以此为盛;荐则只是向神位献笾豆等物的小礼仪。
按照彖辞作者对观卦的理解,百姓看到国王在宗庙祭祖中举行盥的隆重典礼,从而对神道产生敬信;宗庙祭祖符合天之神 道,四季没有差错。圣人于是根据 god 设立敬天祭祖的礼仪,将天之 神 道彰显出来[4],意义在于实现人 道 教化。
从这里看, 神 道 是“ 天 之 神 道”,表现为四季循环等自然秩序。圣 人 制立敬 天 祭 祖 的 礼 仪,将 天 之 神 道 彰 易 出来 [4] ,意义在于实现 人 道 教化。
换言之,“ 神 道 设 教”是沟通 天 道 与 人 道 的 中 介,它一方面要符合 天 遗 “ 固 然”,另一方面又要引导 人 遗 “ 当 然”。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需要不断地寻求一种平衡和调和,让个人与集体、内心与外界之间形成一种谐和统一,使得个人的行为能够顺应自然规律,同时又能促进社会秩序和文化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古代,这种精神被融入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习俗风尚,是人们追求完美与理想状态的一种方式。
总结来说,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不仅是一种哲学上的追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时,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态度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人生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说,在人物身上,“无为才能无所不为”的思想被内化成为一种深刻的人文精神,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一致性,从而达到真正的人生智慧和成熟。这一点,对于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启示价值,因为它提醒我们,即使在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也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却又宁静淡泊的心态,以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并且不断探索自我提升,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充实和满足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