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辰籍贯都有争议,一般认为他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武当山道士,或作全一真人。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
游止无恒。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入明,自称“大元遗老”。时隐时现,行踪莫测。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而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其实“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此阴阳之道者即可成仙。此外,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
后来,他在武当山创建了一个新的派别——三丰派,并成为武当武功的创立者。他与其他多位高僧和长老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包括白云禅老、丘真人和火龙先生等。在他的生活中,不乏对自然万物有着深刻理解和感悟的经历,这些经历都被记录下来并流传至今。
尽管历史上关于张三丰的一些细节存在争议,但他的影响力却是毋庸置疑的。他倡导的是一种融合性质上的宗教哲学,即所有宗教都是表达相同宇宙原则的一种方式。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醒我们,无论信仰何种宗教,都应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以及对世界周围事物的爱护与尊重。
总结来说,我们可以看出张三丰是一个拥有极高智慧和修养的人,他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与烦恼的情感寄托,同时也激励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这对于那些寻求精神安宁与个人提升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且,由于他超凡脱俗的地位以及所留下的各种神秘故事,使得他成为了一代代人的传奇人物,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