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以字圣宾(又作宾圣),号东瀛子。出身于浙江缙云,其早年习儒学,博览经书、子史。在咸通年间,他未能中九经试验,深感古今浮沉之局,因而投身天台山学习道教。郑畋曾推荐他的文才给朝廷,被僖宗召见,并赐予紫服象简,担任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之一。
在中和元年(881年),随着僖宗入蜀后,杜光庭留下不再返回。王建建立前蜀时,将他任命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并赐予“广成先生”的尊称。王建赞誉他说:“昔日汉朝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王衍继位后,对杜光庭进行了更高的评价,将其封为“传真天师”并授以崇真馆大学士职务。
杜光庭晚年的修行地点是在青城山白云溪,他在那里潜心修炼至85岁逝世。这位伟大的道士对多个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尤其深入,将之前注解诠释此书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分析,并概括了其中的意旨,将其分为“五道”、“五宗”,特别推崇“重玄之道”。
杜光庭还主张将孔孟之道与老君之道相统一,这一思想体现了他调和儒、 道二家的理念。他撰写了《御注》以发挥唐玄宗的玄旨,以及著作《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包括《广成集》、《墉城集仙录》等,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他成为北宋时期再度复兴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为历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