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学校时,老师会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会回答成为科学家。同学们和老师都会对我表示赞赏,认为我有着远大的志向。但当我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生活目标,那就是追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收入。我再次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选择。
然而,当有人提出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小时候想当富豪,长大后却想要成为科学家,这样的回答可能会遭到人们的轻视。这让我思考: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种普遍认同的人生观?
但无论答案如何,它与我的人生并不相关。我可以自己定义我的快乐,不需要他人的认同。这就像战国时代庄周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在濠水桥边闲逛的情景。
庄周看着鲦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在清澈河水中自由自在地出没,就不禁感慨道:“鲦鱼如此快乐,这是它们享受生活。”惠施听后反驳说:“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它的快乐呢?”
庄周回应道:“你也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坚持己见:“既然你不是鱼,那当然也不懂得鱼的快乐。”
这场辩论似乎没有结果,但实际上,是他们都理解对方立场。庄周接着说道:“我们从头开始谈。你最初的问题‘你怎麼知道魚之樂’已经说明了你知道我知道鱼之樂而问我怎麼知道,這樣一來,我就是在濠水橋上才發現這個事實。”
于是,他继续前行,只留下惠施一个人站在桥上。惠施急忙赶过去追逐庄周,脸色通红地喊道:“小子,你别走,我要跟你解释你的诡辩!”
但庄周只是唱歌、笑着继续前行,没有给予任何回应。这段故事出自《秋水》篇,其中结尾是我所臆构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现代语言表达,即“小惠啊,你非余安知余之乐?我的人生,与你何干?”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子非吾,安知吾不知乎?”(子非吾,我又怎能了解子)我们的快乐方式各异,不需要他人的认同。正如那句名言,“子亦非余,安知余之乐。”(孩子也是不是那个孩子,他又怎么能了解另一个孩子的心情)
这就是庄子的哲学思想——不要被外界评价所束缚,要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去定义生活中的幸福与满足。如果大家不同意,也不重要,因为最终,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属于自己的,不需要外界承认或否定。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只需接受并尊重彼此,而不必过分纠结于他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