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道教医学经历了蓬勃发展,其特点体现在与医学的密切联系上,以及许多医家兼具道术与医术。自明代起,道教医学的精髓被融入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这促进了传统医学理论的创新和养生学的繁荣。其中,命门学说和心肾相交等理论得到了成熟,而奇经八脉成为养生与临床指导思想。
这段时间内,有许多著名的道教医家,他们对本草学有着重大影响。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就参考了大量道教医学著作。而兰茂所编辑的地方性本草《滇南本草》,也是这一领域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精通医药,还涉猎文学、戏曲、绘画等多个领域。
《滇南本草》是中国古代最为丰富且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书籍,它对后世植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其序言中,兰茂强调了救民于病苦之中的重要性,并警告非专业人士不要轻易传播奇花异草,以免误导他人。
此外,孙一奎也是一位受道教影响深刻的医家,他将“仙丹”理念应用于医学,并提出命门——肾间动气论,对明代传统医学理论有着重要贡献。此外还有其他如周慎斋、傅青主、祝登元等人物,他们各自都有独到见解,为当时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在明清时代,道教与医学紧密结合,使得传统中医疗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养生文化的兴盛。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解决疾病问题的手段,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宝贵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