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常,元初著名全真道士,以德行和学问闻名于世。他出生于宋末的洺州(今河北省永平县),后因家境贫寒,与伯父同住。年轻时,他对婚姻毫无兴趣,独自一人漫游云水间。最初隐居在东莱牢山,再次搬到天柱山仙人宫,那里的主持者邱处机让他去跟随自己。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李志常听说邱处机要迁移到莱州,就前往拜访,并获得了“真常子”的封号。第二年,邱处机奉召入京觐见,被选为十八位随从之一。在此期间,李志常与其他道士一起教授太子经书,如《易经》、《诗经》、《尚书》、《老子》和《孝经》,深受皇帝赏识。
当尹志平继任掌教后,他委托李志常管理长春宫的事务。当时正值诏令通融各门派之士教导太子,这是因为元太宗需要学习汉法以治理汉地,全真道因此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并取得了显赫的地位。
元太宗十年(1238年)春天,当尹志平因年龄原因退休时,李志常被推举为新任掌教。不久,他被加封为“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 常真人”,并得到了扩建灵虚观的许可。此外,还有十七位随着邱处机一同西征的人员也被授予大师称号。
宪宗元年(1251年),他奉命遍祭岳渎三山,并参与金箓大斋事宜。在宪宗五年的某个时候,有一次宪宗多次召见他,咨询治国保民之策。宪宗曾问:“朕想让百姓安乐度日,但我还没有找到像我这般心愿的人,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李志常回答:“自古以来圣君都有爱民之心,那些才德兼备的人必定会诚恳而至。如果能选拔贤能并用,便可以实现国家繁荣民富。” 宪宗认为他的建议很好。
在掌教期间,无数流离失所、身陷困境的士大夫找到了庇护,他们不仅受到食物和庇护,而且有人甚至放弃儒学转向道学。这一举措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其中王恽说:“全真教起源于重阳王尊师,其传承至邱仙翁,再由李公接手,其修养超凡脱俗,是当代最杰出的人物。”
然而,在晚年的某个时候,由于佛道之间的矛盾激化,一场关于《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的争论爆发,全真道败诉,被迫焚烧其典籍,全真道遭受严重打击,从此再未恢复往日辉煌;在感到屈辱与愤懑中,李志常在次年的六月将教学务交给张志敬后便去世。他死后不久,被追赠为“上德宣教”等级别,而至1300年代初,又升级为“妙应显文弘济大”。他的著作包括《又玄集》(已佚)以及现存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对于研究中国西北及西亚历史,以及中外交通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