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悟道人生,美貌智慧同源
第二章
河尚公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使以终日,不自悔;生而弗取,以免于患;为而弗恃,以避祸害;功成弗居,是以万物弗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皆知美,为恶矣;皆知善,不仁矣。有无各根其生,而难易各成其身,有备胜于长,有足胜于多,有上胜于山,有音胜于管以为和,则十二律是也,有始者众,无端者先,是谓大辟。大顺则神,大畅则鬼。大辟则化,大顺则治、大畅则静,大化则光。大光乃至明,小光乃至照。此大辟者,所以通神明也。此大顺者,所以养鬼神也。此大畅者,所以利百谷也。此大化者,所以治四方也。此大光者,所以照迷暗也。
两种版本虽义同,但表达上略有不同。一河尚公版“使以终日,不自悔”,在帛书修正版中改为“此大辟所以通神明”。河尚公版较具体明白。而帛书修正版增用许多助词,如“矣”、“是”等,使文风优雅。
天下指世间的人。皆都知道的意思。在这里,“美”指漂亮、好看,“恶”指丑陋、讨厌。“善”指良好、擅长。“斯”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很灵活,可以表示引申或者转折意义。在这里它似乎是在说,因为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那些不好的事情也是因为存在这些好的事情的对比才显得丑陋。不然的话,它们就不会被当做坏事了。这跟我们的生活中的很多情况一样,比如鲜花与败叶的对比,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第二句的大意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认识到了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区别,这两个概念并存困难与容易达到成功时比较,这样才能看出它们之间关系的真实性。一件事情是否长或短,要看它放在哪个标准来衡量是否够高或低的声音大小要听它和哪个声音产生共鸣这样的旋律才能充满情感,就像人们追求共同目标一样,一起向前走的事物彼此依赖又互补,这种不可改变的事实关系叫恒定,也就是自然规律永远存在。
第三句的大意是一位真正伟大的君主,他不会直接参与到所有的事情中去,而是在没有任何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去安排事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本能发展。他并不直接通过语言来教育他人,而是通过示范如何让事物自己发展出来,并且让他们理解怎么做会更好。
第四五句的大意是一切自然界中万物都是自动发生,没有一个人创造它们开始运作。但即使如此,它们还是会不断地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就好像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帮助似的。当一切完美结束之后,没有人会觉得这是某个人功劳,他们甚至仿佛从未出现过。这一点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现在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