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世界上唯一倡导尊重人生,追求人类健康长寿,希冀得道成仙的宗教。它乐生、重生和贵生,并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寻求到科学的养生方法,撰写了大量养生著作,形成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
道教养生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源于中国最古老的原始巫教,是先秦神仙家思想、老庄道家炼养学说及秦汉方仙道、黄老道发展的必然结果。
伏羲氏被认为是道教养生的源头,他仰观俯察创立八卦,这一图式代表着八个方向,为符号学奠定了基础。《易·系辞下》指出:“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伏羲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而得到了太极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黄帝将医学、哲学、卜辞等引入其中,使得道家成形,也开创了道教养生文化的先河。鲁迅曾说:“中国根底全在于其文化,而其中又以古代儒家的礼制为基础。”然而,我们都自称炎黄子孙,却不知道真正的人类祖先并非老子一人,而是黄帝,所以这段历史被称为“黄老之术”。
随后,从历史发展来看, 道教養生的學問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奠定了養生成本理論,並得到廣泛實踐。這一時期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他們主張“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这些思想对後來養生的發展產 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二階段是在秦漢時期,這一时期各种養身術已經成型,其中尤以守一内丹房中术符箓最為系統。在西汉初期,由於黃帝將阴阳儒墨法各家思想充分吸收進來,因此形成了一种结合阴阳五行與黃老哲學的大統合體系。这是一个将医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一步骤,对后来的医药科技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階段從西晋至唐末,是一个精要纯粹化的时候,这时形成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方面的養生活动。此阶段主要由葛洪和陶弘景两位醫師所主导,他们分别著有《抱朴子释滞》、《养性延命原》,對於導引吐納等養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阶级则从宋元明清,可以看到南北两派内丹术逐渐兴起,每派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如南宗北宗双修内外丹法。这期间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如张伯端编纂《金匮要略》,王英编纂《素问》,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他们对后世医药技术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是促进医学与文艺交流的一个桥梁作用。
第五阶段是在近现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一些旧有的传统理论开始受到质疑,但同时也有人试图将它们融入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去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此外,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科研技术进入中国,与传统医疗相互融合,使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前人的经验总结,比如通过打坐练功来调整心态减少压力,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延缓衰退过程等。而关于如何把握好这一点,就需要更多人才跨界合作探索新路线、新方法,这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整体福祉具有不可估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