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玄英,字子实,是唐初的一位杰出的道教学者和道教理论家,他的思想深受《老子》和《庄子》的影响。成玄英出生在陕州(今河南陕县),曾经隐居在东海。贞观五年,唐太宗召他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然而,在永徽年间,他被流放到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
成玄英以其对《老子》、《庄子》的精研而闻名于世。他撰写了多部注疏作品,其中包括《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和《南华真经疏》。他的注释中特别强调了“重玄”这一思想,这使得重玄学派成为唐朝早期道教哲学的一个主要流派。
近代学者蒙文通先生评价说:“道家之学,在唐代前期,以成、李为首。” 成玄英通过阐述“重玄之道”,不仅深化了道教的哲理性,而且扩大了它的范围,使其成为当时一种主导性的思潮。
他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玄”代表的是一种超越有与无之间的心境状态,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这是他著作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解释说:“‘玄’乃深远之义,又非滞也。不滞于有,不滞于无,此谓‘一’。”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一切现实世界中的名称都是假定的,而那些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事物,如“自然”或“天地”,则不能简单地视为虚构。在他的看来,“自然”的本质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人的心灵与外界事物都是因缘所致,并且认为达到静心养生的方式是返璧归真。这意味着要抛弃功名利禄,只保持内心平静,可以长久存在。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话: “静则无为,躁则有欲,有欲生死,无为长存”。
在修炼过程中,要摒弃所有私欲和烦恼,只保持内心清净,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即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脱世俗生活。
随后,重玄学派成员如成氏等人对这套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使得这种思想更加系统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他们对于儒家的性情论也有所启发,对后来的儒家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由蒙文通辑集并整理出版的《老子义疏》,对恢复原有的注解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研究古籍提供了一种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