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中国的道教已经发展到了外丹学说鼎盛时期,许多文人开始写诗、著书颂扬外丹法术。然而随着太宗朝后外丹法术副作用日益显露,服用外丹而死的人不绝于耳。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积极倡导内丹修炼,不仅批判了外丹之弊,还开创了道教内丹派的先河。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人,从小就有志于道教。他不仅擅长经史,而且尤其精通文辞,但他未能通过进士考试。在他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高洁的品行,不随波逐流。十五岁时,他便与同好隐居南阳的倚帝山学习道术,并从体玄先生潘师正处习得上清经法。
唐玄宗开元年间,吴筠离开嵩山到金陵访道,并最终隐居茅山修炼。在此期间,他东游天台山,与其他名士交往频繁,其所著诗歌深受推崇,最终传入京城。玄宗闻知其大名,即遣使征召他入宫。这次机会让吴筠能够直接向皇帝阐述自己的修炼观念及神仙之事。
在京城期间,每当朝会举行时,吴筠常与文武官员一同列席。他以言辞犀利和忠心耿耿赢得了玄宗的器重。但当李林甫、杨国忠辅政期间政治腐败日趋严重时,吴筠预见国家将面临大乱,便多次向玄宗上奏请求返归嵩山或返回茅山,但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直至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当局方允许他回归茅山,而就在这段混乱之际,他继续与李白等诗人往来,以诗为乐。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在越中逝世后,被尊称为“宗玄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以及其他几卷,其中包含了他对于内丹修炼和达到仙境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是研究内丹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
作为一个重要人物,在历史上的位置,无疑是对我们理解那一时代文化、哲学乃至社会背景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他的成就,也无疑为后来的道教内部提出了新的思考,为未来流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