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过,北京天气就只能用热字来形容。生活在城市热岛中的我们恨不得每天都在空调房,棒冰堆和游泳池中揉猫过日子。想必这个端午节,也将在炎热中度过。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民间认为农历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 毕竟古时人们取粽叶、赛龙舟都是要置身于户外。
小孩哪里懂得这些喜乐安平的道理,节日,要的就是庆祝,要吃。奶奶年轻时候在公共食堂掌过勺,所以她也是端午家宴中的最权威。她会从屋子后的小山上采来箬叶,用清水泡着,接着开始准备其他材料。糯米、花生、猪肉,能组成南方系粽子的经典款;此外还有香菇、鱿鱼干和虾米,独家配方,整合了全家人私密又统一的偏好。
包粽子的时候,先用花生塞住粽尖,便可以不漏一颗糯米地,把箬叶扭成一个漂亮的四角形。奶奶总是会带着几位不争气的学徒包粽子,我们年年学,年年不长进,最后只能望着被毁掉的粽叶,相互取笑。最后煮完出锅的粽子还带着腾腾热气,箬叶的香气和肉汁都已经完全化入糯米中;海味提鲜,是点睛之笔,百吃不厌。
或者把粽子在平板锅中摊成一张饼,打个鸡蛋下去煎;被重新塑形的粽子更带了点热烈的锅气,浓郁的蛋香油香,外面是脆的,里面是糯的。控制不住吃多了,只能靠浓茶来消食。
记忆中的龙舟排练总是在中午,总是要与炎热相关联。原来的学校旁边是一条小河,每年端午前一个星期的午休都要在敲锣打鼓和口号声中度过,光是听声音也能想象现场的激烈程度。正午的太阳光极毒辣,龙舟的速度定与运动员的体感温度以及他们肌肉乳酸堆积程度成正比。但对于被困在学校围墙内,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我们来说,鼓声与口号的节奏就像是自由在召唤。而最后因为心情愉悦,这些高分贝的声音竟都成了助眠神器。
为什么要在水上进行几乎让自己“燃烧”起来的竞技运动?为什么在这么热的节日会流行一种热呼呼的食物?端午的庆祝似乎是没有道理又合乎情理的。几千年前承载着龙舟的河,涓涓赴海,蒸发,变成云和雨,又无数次回到了这里。每一次回来,人们都会往河中再添一些美好的东西,龙舟、粽子,屈原、伍子胥的忠良故事,还有变换着形势但都寄托有祝福的习俗……河还要流向各家各户,变成奶奶泡箬叶的清水,变成你为大家贴心准备的一份解腻茶饮。
和家里打电话时抱怨,北京好热啊,快中暑了。
电话那头奶奶说,哎哟,多喝水,喝茶,喝热茶……
来源:来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