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战国初期魏国人,以其独特的个人本位思想而著称。他不仅是道家先驱之一,也是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与大多数“生时惨淡,身后显荣”的先哲有所不同的是,杨朱可谓是“生时显荣,身后惨淡。”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显赫一时,与儒墨抗衡。
《列子·阳子四则》中记载了杨朱与老子的对话,他受教于老子前后,但待人接物大不一样。据《庄子》说,当年受到老子的教化之后,他已经完全没有了盛气凌人的架子。
然而,即便如此,被认为是在《老子八十一化》中专门有一化为他而作的“训阳子”,也让人们对于他的了解局限于一些成语典故,如“一毛不拔”、“杨朱泣岐”。这使得许多现代读者误以为他不过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但事实上,这些成语并不能全面反映他的思想内容。
《列子·达生篇》中详细阐述了他关于个体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看法。他主张,“人人不损一毫,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即每个人都不应该牺牲自己来满足社会,也 shouldn't expect society to sacrifice itself for the individual. Only when both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are not harmed, can there be peace and prosperity.
尽管如此,《孟子·滕文公》、《孟子·尽心》等儒家的文献却将他描述为只关注个人的利益,不愿意牺牲个人来帮助别人,而被批评为无君无父,是禽兽之类。这导致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杨朱只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但实际上,他提出的贵己、全性保真、乐生的理念,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视个人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