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其主张围绕“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一核心思想展开。根据《庄子·杂篇·寓言》和《庄子·内篇·应帝王》,杨朱受教于老子前后,其待人接物的态度有了显著变化,从盛气凌人的高高在上转变为谦逊守己。
关于阳子居的身世背景,他是战国初期魏国人,姓杨(或阳),名朱,字子居,又称阳生、杨生。作为老子的弟子之一,与儒墨抗衡,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地位,但其学说没有流传下来,只能通过一些先秦古籍如《庄子》、《列子》等得以部分了解。
然而,由于孟子的歪曲和误解,人们往往将杨朱仅仅视为一个自私利己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列子·达生篇》中记录了他与禽滑釐的论战,其中提到:“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这表明他认为个人和社会应该保持平衡,没有牺牲一方来满足另一方,这样才能实现天下的大治。
尽管如此,《孟子》的某些段落,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对杨朱进行了批判,并且将他的观点与墨翟的兼爱相比较。但是,《吕氏春秋》则记载:“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显示出老子的影响,以及杨生的发展对于个体本位思想的贡献。他强调了“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乐于生活,而不是为了追求虚幻的长寿、名誉、地位或财富而被束缚,这种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心理状态,被称作“全生”。
因此,无论如何看待,对于那些错误地把他定性为极端自私的人来说,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历史,以更深入理解这个时代最早倡导个人本位思想的大宗师——杨朱及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