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故事中的全真戒学王常月祖师,如同一位慈祥的园丁,为初真戒的成长播下了滋养。道教文化在天然道观中绽放,正如春风拂过田野,唤醒沉睡百年的道家智慧。
自魏晋时期,道教便孕育出了三皈、五戒、九戒等戒律思想。隋唐时期,便有了初真戒之说,而北宋时代,《三洞修道仪》中就已经详尽记录了初真八十一戒,并将其称为“太上初真”。这些思想随后被盛行于南宋的全真教所吸收,逐渐形成了全真初十戒。
然而,在北宋时期,就已存在着净明道的初十戒思想,这些理念随后融入到了全真派中。清代,全真龙门派第七代祖师王常月祖师对这些规矩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改编,使得全传流传至今的一套初十戒更加完善和严谨。
王常月祖师不仅仅是对现存规矩的一次梳理,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升华,他以自己的修为和见解,将最初的心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并实践。
他的这一努力,对当时以及之后几百年的人们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书写序言来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这套规矩的看法。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透露出一种深邃而又温暖的情感,一种既坚定又细腻的人格魅力。
在《初真的引言》里,他用了一系列比喻来形容自己对于这套规则的态度:“吾师度人心切,演天人之大戒;科程法严,立条目之弘规。”他把自己成为学生接受老师指点,用“气吞木食”、“摩厉繁苛”来形容自己对于学习这套规则所持有的积极态度。而对于那些不愿意认真的学者,他则用“无思无为,无安排作用”,强调只有真正认真的学习才能达到目的。
他还提到:“顺天者存思诚者,有为也。” 这里的“有为”不是指外界环境,而是指内心世界,只有真正地了解并遵循自然秩序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提升。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强调要从自身做起,从内而外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以达到最终的心灵自由与超脱状态。
最后,在《玄元圣君治国篇》中,他总结了所有人的性命本质,即使是最微小的小事,也离不开这个原则。他认为:只要能明白这一点,就能避免很多烦恼,不必为了名利纠缠于世俗之争,因为一切都是暂且存在的事物,最终都会消逝。一切的一切,只需回归到本来的自然状态,那么生命就不会再受到干扰,也不会再因为外界因素而受苦难。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修炼方法,就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超脱世间纷扰,从此进入一种平静、宁静、幸福甚至是神秘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全真是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力量,是我们追求这种境界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