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开创者老子
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被尊为道家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阐述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以及“天人合一”、“万物皆有其本性”的宇宙观。老子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不争、无欲,这些原则在后世影响深远,是新道家思想的核心。
张岱岁与内丹术
张岱岁(约1330年-约1400年),明初道士,以内丹术闻名于世。他主张通过修炼身体,达到长生不老之境。这一思想虽然与传统的道教修炼相去甚远,但也反映了人们对永生和超凡脱俗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方法被后来的新道家所借鉴。
王重民与气功练习
王重民(1879-1928)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医学家和气功专家,他提出了“五行六气”理论,并将气功练习纳入现代医学研究范畴。王重民认为,通过修炼可以提高生命力,从而促进健康,对后来的新道主义产生了影响。
林语堂与文化整合
林语堂(1895-1976),台湾文学界知名人士,也是现代汉语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主要推动者。他将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为现代汉字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影响。
陈垣与佛教兼容论
陈垣(1860-1933),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宗教学者,他主张佛教与儒教、道教并存,并且提出兼容并蓄的宗教学说。在他的努力下,不同宗派之间发生了一定的交流互鉴,为后来新 道家的形成打下基础。
余英时及其历史观点
余英时(1917—2018)是一位历史学家,与他有关的是他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独特看法。余英时认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性,而这些文明间存在着深刻的情感联系。他这样的思考方式鼓励人们从更宽广视角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追求跨越种族边界的人来说是一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