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道德经》的作者,道家哲学之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深远和广泛影响的一位思想家。老子的哲学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内外合一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荀子(约公元前313-238年):是战国末期至汉初时期的思想家,以其著作《荀子》闻名于世,其思想主要集中在伦理学、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上。荀子的“性善论”与老子的“性恶论”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来的儒释道三家的辩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岱孙(1642-1715年):清朝晚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及诗人,被尊称为“道教大师”。他不仅精通各种武功,还擅长易卜术,且有着深厚的修炼基础。他以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到的宗教见解,在当时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陈抟(906-970年):北宋初年的道士,以其对黄庭景清派有所贡献而著称,他通过自身实践体验并撰写了一些关于修炼方法的小册子,如《陈抟先生语录》等,这些作品对于后来的道教修炼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郑玄(127-200年):东汉末年的儒生与道士,他对孔孟之说进行了整理,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宗教信仰中。在他的努力下,使得儒家的伦理观念与 道家的自然观念相结合,为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大流派之间建立起联系。
王重阳(1250?-1313年):明朝初年的神仙主义者,被尊称为“全真太祖”,创建了全真派这一重要的华人天然气练习系统。王重阳提倡性的完美统一,强调内丹妙法,同时也推崇外丹药石疗法,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提出养生养命理论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