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范成大与于湖张孝祥的书法

“石湖”范成大与“于湖”张孝祥的书法 在文化兴盛的南宋中前期,面对各有专擅的一代名人,人们却选择了将范成大与张孝祥二人以书法并称。这似乎是范、张二人在世时或下世不久后,就已经在当时的文人圈中形成的“共识”。

“二湖”书法并誉于世

韩淲在《涧泉日记》中较早地把范成大与张孝祥二人,通过书法联系在一起加以评论。其记:

乾道、淳熙以来,明经张拭、吕祖谦,直言胡铨、王龟龄,吏治王佐、方滋、张枃,典章洪迈、周必大,讨论李焘,文词赵彦端、毛开,辩博陈亮、 叶適,书法张孝祥、范成大,道学陆子静、朱熹。

此言已经对南宋文化最兴盛的乾道、淳熙年间各个领域的主要文化名人作了概括性的评述。相对于以“道学(理学)”名家的陆九渊、朱熹,以“明经”名家的张栻、吕祖谦,等等,本也擅长诗词的张孝祥、范成大二人竟然以“书法”名家,也可谓是时代的选择。

韩淲(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是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之子。而韩元吉是一代名家,其与张孝祥、范成大以及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一代胜流素为相善,多有诗词唱和,官至吏部尚书,有“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之誉。张孝祥卒后,韩元吉曾为撰《张安国诗集序》、《祭张舍人文》等。稍后于韩淲,岳珂(1183一约1142)在《宝真斋法书赞》中也持相似的论调,以为“近世能书,惟范(成大)、张(孝祥)相望,笔劲体遒,可广可狭”。 介于韩淲、岳珂之间,陈槱(生卒年不详,约1165前后-1237在世)在《负暄野录》中对南宋书家进行品评时,从书法角度更加具体地谈到了范成大、张孝祥二人的相近之处:

余尝评近世众体书法……行草则有蒋宣卿、吴傅朋、王逸老、单炳文、姜尧章、张于湖、范石湖。蒋、吴极秀媚,所乏者遒劲;逸老草法甚熟,而间有俗笔;单字法本杨少师凝式,而微加婉丽;姜盖学单而入室者;于湖、石湖悉习宝晋(米芾),而各自变体。

可见,范、张二人在书法上的第一个相通之处,便在于二人“悉习”米芾书法,而后“各自变体”,自成一家。 南宋一代书法学习“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一种主流风尚,而这种风尚在南宋中期得到全面收获,以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等为代表的一时名流,学“宋四家”而又不为所囿,各自变体而有成就。但是,当时能书者众多,“惟范、张相望”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针在对范成大、张孝祥二人的生平和书迹作出考察后发现,他们还有以下的共同点,应有助于理解“二湖”书法并誉于世的原因:

第一,二人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榜同年。其中张孝祥为榜首(状元),范成大名列第三十。

第二,二人自号中恰好同有一个“湖”字。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张孝祥号“于湖居士”。

第三,二人先后出知静江府,并均于任上在桂林一带留下了众多的题名、题诗等书迹。

第四,二人均善诗词。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书法都曾受到皇帝的“爱赏”,并受到同辈友人的广泛推崇。比如,范、张二人的诗词、书法受到当时重视的情形,在陆游笔下均有描述:

石湖居士范公待制敷文阁来帅成都.......公时从其属及四方宾客饮酒赋诗。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已更传诵,被之乐府弦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自蜀置帅守以来未有也。 紫微张舍人书帖为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