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哲学之极牟宗三论儒学之为道德的宗教

摘要:哲学应担负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种使命,这两种使命为哲学之两;极;。然而,传统儒学推开了;终极关怀;这一;极;。面对西学的大规模东渐,这一问题成为现代儒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方面,牟宗三对;终极关怀;这一;极;进行了有益探讨:其一,无论就宗教之;理;来看,还是就宗教之责任来看,儒学就是宗教。其二,由于儒学不具有一般宗教之形式,且它所强调的是;天道;;超越而内在;等,故其为一种特殊的宗教。其三,儒教将重点放在道德之本心与道德之创造上,故是一种;道德的宗教;,亦是一种;人文教;。牟宗三认为,这种宗教是一种;大中至正;之;圆教;,高于教、佛教等;离教;,故不仅可以此;护持国脉;,而且可代表人类宗教之发展方向。

Abstract: Philosophy should take up two missions, namely, ;two polarities;: ;real concern; and ;ultimate concern;. However, Confucianism pushed away the;ultimate concern;, namely, the second ;polarity;. But, while the western culture blowing eastward, modern Confucianism has to deal with the issue of religion. In this regard, Mou Tsung-san had a useful exploring about the second ;polarity;: firstly, regardless of religious ;principle; or religious responsibility, Confucianism is a religion. Secondly, because Confucianism does not have the general form of religion, and it emphasizes ;transcendent and immanent; and so on, it is a special religion. Thirdly, the focus of Confucianism is placed on the moral mind and its creation, so it is a ;moral religion;, therefore is also a kind of ;humanistic religion;. Mou believed that this religion is a ;perfect religion;, which is more advanced than ;ex-religion; such as Christianity, Buddhism etc. At Mou, Confucianism as a ;humanistic religion; can not only protect ;national thread; but also show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religion.

关键词:哲学宗教儒教道德宗教人文教

Key words: philosophy;religion;Confucianism;moral religion;humanistic religion

在的学术舞台上,面对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东渐,宗教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出于对;文化生命;的;承当意识;,牟宗三认为对宗教问题;不能不正视;。他说:;我们处在这个时代,若想以自己的生命承当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hellip;hellip;对于宗教问题不能不正视。这不是炫博、作学究,乃是文化生命的承当问题。;[1]81牟宗三高度重视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在他看来,宗教不仅是文化的核心,而且亦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出于此,他关于宗教的研究表现出明确的现实性。他说:;吾人肯定人文教,并非欲于此世中增加一宗教,与既成宗教争短长。乃只面对国家之艰难,生民之疾苦,欲为国家立根本。;[1]67

历时性地看,儒学的实用传统和世俗精神是非常强的。孔子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middot;先进》)等寥寥数语即圈定了一个;此岸世界;,同时也推开了一个;彼岸世界;。在原始儒学,不仅没有对世界本体的追问所形成的形而上学,也拒绝了以超世的神圣世界为特征的;终极关怀;。牟宗三对此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中国的确没有西方国家式的独立的宗教传统,;西方人关于生命的灵感与关于生命的指示,是在他们的文学艺术与宗教。尤其是宗教,乃是他们的灵感的总源泉。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其浅薄的理智主义,对于道德宗教是并无严肃的意识的,因之对于他们的宗教是并不发生兴趣的;[1]30-31。然而,这并不等于说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感和宗教精神。在由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和唐君毅共同署名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他们明确指出:;中国诗书中之原重上帝或天之信仰是很明显的;[2]564,;说中国人之祭天地祖宗之礼中,莫有一宗教性的超越感情,是不能说的;[2]565;中国古代所重视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正是由古人对天的宗教信仰贯注于思想之后才形成的,其中蕴含有一;人格之上帝;;;至于纯从中国人之人生道德伦理之实践方面说,则此中亦明含有宗教性之超越感情;[2]565,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信奉正是一种;宗教性之超越信仰;[2]566。

然而,宗教问题是否就仅仅是一个宗教情感和宗教精神问题呢?牟宗三进而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宗教问题与科学问题是不同的:科学问题没有国界,也不是,因为它是对于经验性事实的阐述和证明;宗教问题则是有国界的,也是有民族性的,因为宗教是一种价值存在。而且,牟宗三认为,宗教并不是一般的价值存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最深处、最根源处;的价值基础,故;文化生命之基本之动力当在宗教;[3]84。因此,尽管宗教在文化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但无论是佛教,还是教,既有的宗教并不具有;普世性;,因此,;彼等不得以;宗教为普世rsquo;以自解;[1]124。也就是说,既不可依着科学的原则来研究宗教问题,亦不可完全依着其他民族的宗教观来比附中国的宗教问题。他说:

科学无国界,无种色,宗教不能无国界,无种色。宗教是一民族文化生命之最深处、最根源处之表现,亦是一文化生命之慧命之最高表现。吾华族有最独特最根源之慧命,不于此而讨安身立命,立宗定教,以自肯其大信,割截其根而从摩西、耶和华犹太民族之历史,以数人家珍,是自卑自贱而甘于为国际游魂随风而飘荡者也。[1]124

既然不可完全依着其他民族的宗教研究宗教问题,那么,就必须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宗教问题,即具备什么样的标准即可称为宗教。牟宗三说:;凡可以成教而为人人所接受而不能悖者,必非某某主义与理论(学说,theory),亦必足以为日常生活之轨道,由之以印证并肯定一之;神性之实rsquo;,即印证并肯定一使人向上而不陷溺之;价值之源rsquo;。;[1]62牟宗三这里指出了两层含义:一是凡可以成为宗教者,在于它是一;定然之事实;,即超越人之理性而存在者。而且,这一;定然之事实;是指;神性之实;,它是一种;价值之源;,而非一种;主义;或理论。二是凡可以成为宗教者,;必足以为日常生活之轨道;,即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之型范和指导。这两层含义合在一起便构成了牟宗三的宗教定义,亦构成了他认定宗教的标准。也就是说,在牟宗三看来,惟有符合这样一个标准,才可谓之为宗教;否则便不可以称为宗教。以此标准来判断,牟宗三认为,儒学就是宗教。他说:;故儒教,在中国虽未成为宗教,然却实为;宗教的rsquo;,hellip;hellip;故吾人视之与宗教为同一层次上的事是可以的。;[1]84-85

然而,要判定儒学是宗教并非如此简单。牟宗三借助于;理事论;[①]思想进行了具体探讨。他认为,宗教之所以为宗教可依着;理、事二分说;来考虑。所谓;理;,是指宗教的义理本质;所谓;事;,是指宗教的实践,它是宗教之义理本质在时间、空间和人上的表现。在牟宗三看来,宗教与非宗教区别的关键并不在;事;上,而在;理;上。他说:;宗教可自两方面看:一曰事,二曰理。自事方面看,儒教不是普通所谓宗教,因它不具备普通宗教的仪式,它将宗教仪式转化为日常生活轨道中之礼乐;但自理方面看,它有高度的宗教性,而且是极圆成的宗教精神,它是全部以道德意识道德实践贯注于其中的宗教意识宗教精神。;[3]107尽管儒教不具备普通宗教之仪式,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儒教是宗教。

就宗教的;理;的方面看,牟宗三认为宗教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终极关怀;问题;而所谓;终极关怀;,各教说法虽有不同,但都是教人如何真正成为一个人,如何;期有以超越其形限之私不容己;[4]197,;使人运用其理性从事于道德的实践,或解脱的实践,或纯净化或圣洁化其生命之实践,以达到最高的理想之境;[5]297。牟宗三认为,儒家主张人通过觉悟和成德过程来扩充本性,体现;天道;以成德。而且,在天人关系上,儒家并不把人的能力看得太高,不认为人能把握;天道;的全部意义和无限神秘。相反,儒家重视修养功夫,主张在成德过程中一步步克服罪恶从而趋向;天道;。这恰恰是宗教;终极关怀;的精神所在,而;终极关怀;的前提是肯认作为;神性之实;或;价值之源;的;天道;。就宗教之;事;的方面看,牟宗三认为,儒学虽不具有典型的宗教仪式,然而儒家将宗教仪式转化为日常生活之礼乐,而这礼乐就尽了;日常生活轨道;的责任。在儒教中,周公通过制礼作乐替民众定伦常制度,此既是;圣人立教;,又是;化民成俗;。儒家伦常在社会中是郑重而严肃的,它们以天理作根据,因而有永恒的意义和道德尊严。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在儒教看来是天理当如此的。可见,在;理;方面看,儒家肯认一;神性之实;或;价值之源;;在;事;方面看,儒家也尽了;日常生活之轨道;的作用。因此,牟宗三认为,与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一样,儒学就是宗教。

牟宗三进一步认为,;教;并不是指如逻辑、数学和科学等一般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