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智者之言犹如星辰之璀璨照亮人心之迷雾

善行无辙迹,如同大河不留波纹;善言无瑕谪,如同天籁之音,不生病疵;善数不用筹策,如同自然律法,不需竹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如同藏宝阁,无需栓梢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如同神奇的捆绑法,无需绳索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王弼《道德经注》中说:“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圣人的行为正是如此,他们顺应自然,不强加任何形式或规则,因此没有留下轨迹,也没有产生过失。此外,他们在计算时也不需要筹策,因为他们能直接理解万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而关闭和打开事物,而不需要任何栓梢或绳索。此外,他们还能将事物捆绑起来,但这些捆扎不会被发现,即使有人试图解开,也无法成功。正因为如此,圣人才会经常帮助他人,所以不会有被遗弃的人,而且他们也会尽其所能地利用所有资源,这样就不会有被废弃的事物。

苏辙《老子解》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全德之人,其於萬物,如母之於子。”这意味着圣人们对待万事万 物都像母亲对待她的孩子一样,无论孩子走到哪里,她都会一直保护并爱护它们。这就是为什么圣人们能够“無關而能閉”,“無繩而能約”,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帮助他 人与世界保持连接,从而避免一切损失和浪费。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那些依靠算计、设定界限以及使用工具来处理问题的人来说,他们所能达到的范围有限。而且,由于他们不断地忽略并忘记自己,以及通过教育让其他人的注意力从自己转移到更广泛的问题上来,因此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真正帮助别 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种能力超越了简单的心理学,它代表了一种高级的心灵状态,使得那些接受它的人能够完全融入自然,并获得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