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气辟谷
主要观点,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历史记载
《艺文类聚》载,三国时有名的气功家郄俭,“少时行猎,堕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我张口吞 气,或俯或仰。我亦素闻龟能导引,我乃试随龟所为,我遂不复饥。百余日,我颇苦极。后我偶窥冢中,看见我而出之。后我竟能咽气断谷。”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产生了许多辟谷流派,从形成了繁复的食气方法,如尹真人服元気法、太威仪先生用氣法、太無先生服氣法、茅山先生服內氣法等功种多样,但其基本内核仍是柔缓细长的呼吸吐纳。
二、服藥辟谷
主要觀點 辟谷,在於同时進食雜糧和藥物。在這些藥物上,每個家庭各自發展自己的秘方,有使用地黃、黃精、何首烏等補品,有則以芝麻、大枣為主,以增強體力。而且也有許多修行人士只是提倡少吃,並非絕對禁欲。在修習時所服下的「藥物」,有些以脂肪為主,有些則以糖類為主,但其含熱量遠低於正常三餐。
歷史記錄 宋朝官府編纂的《太平聖惠方》載有「仙帝定齋驻颜秘妙方」,由茯苓、大枣組成熬成膏後每日2次50克飲下。而《宋史·隱逸列傳》載陳披圖曾居住武當山「二十餘年間,因脫衣坐炊火邊,用米湯煮豆汁作羹」。可見此處並不是完全斷絕飲水,而是一種節制飲飩。
科學解釋 科學研究發現從低等生物到哺乳動物限制能量攝取都會增加生物壽命,這與衰老相關的一氧化應激減輕作用相聯結。此外分子生物學研究指出與衰老密切相關mTOR信號通路受到刺激活化程度較高,這也是支持節制飲飩延長壽命理論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如此也需合理搭配營養不可偏废過度節制會導致營養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