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我,道德经的探索者,发现了自然界中大道的广泛流行,它无处不在,从四面八方到达每一个角落。万物都依赖它来生存,而不是推辞或争夺,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却并不追求名誉或功绩。大道是万物的衣被,不仅提供养分,还让它们自由发展,没有强加于它们的主宰。由于它没有自大的野心,所以可以被称为“小”。当万物归附于大道而不试图掌控时,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作“大”。正因为它没有自负和傲慢,所以才能实现真正的大。
[注释]
汜:同泛,广泛或泛滥。
辞:言词,称说。不辞,即不需要多言,为人以谦逊待人。
不有:不自以为有所成就。
衣养:一本作“衣被”,意为覆盖和保护。
不为主:既不是统治者,也不是拥有者,只是默默地存在。
常无欲:总是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无私欲驱动,不贪婪也不攀爬。
[延伸阅读1]
王弼《老子注》: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这意味着,大道像洪水一样,无处不至,可以左右上下周旋,用之则无所不能。大道使万物得以生存,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大道赋予的。因此,在天下没有私欲的时候,每个生物都能得到其应有的东西。如果人们认为自己能够单独做出这些事情,那么我们就能把这叫做小事。但如果我们知道这是所有生命共同享受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是客观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能接受这个事实。
[延伸阅读2]
苏辙《老子解》:
我看到,大道虽然遍布天地,但却不会显露出来,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深层次、隐秘的力量。我看到,这个世界上的生物都依赖于这个过程而非拒绝它。一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就会消失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那些避免占有、避免争斗的人,将会更加珍视这种关系,因为他们明白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的人生状态。我看到,当生命回归到这种自然状态时,我们应该感激这份恩惠,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这就是为什么圣人的智慧在于理解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即便是在最大的成功中也要维持这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