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了天道规律王祯农书启示录孝弟力田篇第三诗解士明仁义学本农赡衣食耕本教民孝悌各食其力

题文诗:孝悌力田,古人曷为而并言也? 孝悌为立身之本,力田为养身之本,二者可以相资,而不可以相离也。盖自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无不有是理,亦无不有是气。爱之理为仁,宜之理为义。自其仁而用之,亲亲为孝;自其义而用之,长长为悌,都由此得于良知良能的素质,每个人都共享这一点。

然而,其气禀却分清浊异。清者乃士,以明其仁义;浊者乃农、工、商,以赡衣食、制器用、通货贿。此四民皆天所设,以相资焉。

圣人树法度,制品节,以教而养,使天下人莫不衣食,有亲长也有序。而教化先于士,再于农。士在学,本;农在耕,本。在上位的是士,在次的是农,而工商则居下位,本末轻重昭然可见。

古时,有井党庠遂家塾,不同季节子弟入读至冬至后出行射饮正齿位读教法,再散去从事耕作,所以人人皆学农业。这就如《诗经》所云:“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即汉代“力田”科就是这样规定的帝舜万世以降提倡孝德,更在历山耕作伊尹则讲求爱亲敬长,在莘野耕作。他还说:“立爱惟亲立敬惟长”,这都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怎样才能成为好的人和好公民。

周官大司徒考察德行道艺先要修养孝友,即汉代的“孝悌”科就是这样的标准。

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最重要的是教育人民如何做一个好人才,这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而最紧要的事务,则是农业,因为它能够提供粮食供大家吃。如果没有粮食,就无法生活。如果有人不能工作,就会被征召到军队去打仗或参与其他国家的事情。如果有人不能照顾自己的父母或者妻子,那么他们就会被迫结婚和交朋友。但如果他们还有余钱,他们就会结婚和交朋友,这样的社会结构非常稳定,而且很少有懒惰的人存在,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对。不仅如此,即使那些身体残疾的人,也会找到一些活儿来干,因此他们不会感到空虚或无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还是有用的。

总结来说,“四民分业各尽所能”的原则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类社会需要这么多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如何互相关联。